这次打窝没下多少料,效果自然就没那么好。
等了好一会儿,竟然一条鱼都没过来。
这时候,鱼群都集中在前方大约三十米的鱼塘中心。
还有一些鱼在隔壁扎堆。
隔壁的隔壁有个哥们儿,正在打窝呢。
他那窝料,跟不要钱似的,哗哗哗地往下倒,一盆窝料眨眼就撒完了。
窝料用得多,效果立竿见影。
他那边聚集的鱼群越来越多,有些胆大的,都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了。
杨斌凭着神秘的第六感就知道,虽然聚集过去的鱼群数量不少,但大多都是鲫鱼和鲤鱼,标鱼可没几条。
几百条鱼里,大鱼也就那么一两条。
黑坑里的这些大鱼,好像都不太喜欢凑热闹似的。
一般有鱼群的地方,基本都看不到它们的影儿,就喜欢自己单溜。
这些大鱼都是老油条了,不像那些小鱼,不知道江湖险恶。
杨斌不慌不忙地坐在钓鱼台前,安安静静地等着标鱼过来。
他一边等,一边往水面上撒着窝料,不过量少得可怜,就只能听个响。
窝料都被他用手搓成一个个小球球了,也不用担心会被小鱼给抢走。
等了大概七八分钟,脑海里空荡荡的画面突然有了动静。
只见两个光点一闪一闪的,正朝着钓鱼台的方向慢慢靠近。
杨斌把其中一个光点放大一看,哇,又是一条青鱼。
不过,这条青鱼可比刚才那条大多了。
光是骨架结构的长度,就有四十多公分呢,肯定不会低于十五斤。
这么大个头的青鱼,肯定是标鱼没错啦。
杨斌仔细瞧了瞧青鱼的脊骨,居然没有发现小洞。
这就怪了啊。
他觉得自己可能疏忽了,于是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可还是没瞧见标鱼独有的小洞。
原来标鱼不是看个头大小的,完全是随机的。
不是说鱼越大,就肯定是标鱼的。
空欢喜一场!
杨斌又把同行的另一个光点放大看看,还是一条青鱼,个头都差不多。
这两条鱼就跟一对儿似的,形影不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