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学伊始

天穹之巅Aethoria 君子烛 3500 字 1个月前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自打我被抛进这个世界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曾以为大家都如同我一般善良。

懵懂的日子里,除了真诚而又单纯地度过每一天外别无所求,孩童的人生单调而又快乐。

直到有一天,这社会却试图无情的将我抹去。

我第一次知道人心居然能这么坏。

卑劣的是他们的灵魂,是那刻在骨子里的下贱。

世界一瞬间变得丑恶而又扭曲。

腐烂的人,无论是和平或是战乱,都无法抹去那股恶臭。

黑暗的气息将我的心灵笼罩。我寄托给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统统都变成了懦弱和无能。

眼神变得越来越深邃。意志变得越来越坚定。

迫害的终点,濒临死亡的我获得了新生。

借着天穹的恩赐,斩碎了奴役纯良的锁链。

那一刻,我觉得带着这样的心灵出世,一定有我所背负的使命。

我不信任这个世界,但我信任这片苍穹。

苍穹之上,一定有我所寻求的真理存在吧。

…….

又一次,从陌生的床上醒来。

虽然上一次那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床吧,哈哈。

我做了一个梦。

梦到了姐姐还在的时候。

与她在一起的时候,永远都是两个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忘却时间,忘却一切般的做些什么。

她的甜美,她的耀眼,她无微不至的鼓励与呵护,

照亮黑暗的光芒却终究如梦般短暂,像是一晚燃尽的灯油,烧尽的烛火。

在她第二段生命的最后推了我一把,让我重回这阳间世界。

可是光明和温暖——只要她曾照亮过,便永远不会抹去光明的痕迹。

被光明照耀过的人,从此不会再屈服于黑暗。

我的眼角噙着泪水,胸中也充斥着一股不悦,仿佛身体已经习惯,并不断刻画着这烦闷的感觉。

漫长的黑暗虽早已过去,可留下的阴霾也久久难以消散。

我清楚的知道这个早上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亲手带给自己的现在。

“开始前的…开始。”

“爸妈早上有事出门了,所以早饭要我自己做吗…”

……

我叫赢澜,今年15岁,是一名高一新生。

因为中考考的还行,很走运的混上了重点高中。

芈州市有三所重点,这所芈州市第八中学是其中的一所。

今年取消了分班考试,取而代之的是特殊的学前导向项目。

不再依靠单独的考试分普通班和重点班,而是决定一个特殊的班级,“天策班”。

2040年,新兴的虚拟世界系统“Aethoria”在芈州首次诞生。

其原理不同于一般的完全潜行式设备,它宣称自己是真正“连接灵魂的系统”。

而据说,天策班的开设就是为了在教学上率先应用Aethoria。

啊,到学校了。

校门口的标牌上写着:

“新生请至操场参加晨会。”

我走进校园,望见操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不必细听,便早已能分辨出某某中学的昔日同僚又碰到了一起,未入学就通过各方人脉建立起的新生群里的各位大佬正在面基。

我穿过人群,找了一个稍微安静点的位子站着。

这时,手机响了,是李殇。李殇是我小学的好兄弟,初中不在一块,而现在到了高中十分幸运的考到了一起。

李殇:到操场了吗?

我:到了。

(对方正在输入)

我:你那有漂亮妹子吗?

李殇:???

李殇:“玛德,绝了!”

他一定想不到我问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问有没有妹子。

虽然是开玩笑,但作为一个男生来讲,不能否认这也是一个期待吧。

“咳咳。”

“各位请安静一下。”

雄浑有力的嗓音穿透了整个场面。

……

我向声音的方向望去,一位意气风发的老先生正站在主席台上。虽已是年近花甲,但岁月勾勒出的痕迹更加凸显了沉淀其中的神韵。他身着素黑的马甲,白色的底衬上也同样系着乌黑的领带。脸颊两侧的垂发随风轻轻摆动,一束精致的发辫流露出潇洒而又不羁的风采。那饱经风霜的眼神充满了对少年郎的期望,一双亮堂的丹凤眼好似就要描绘出下一个世代。一瞬间,我感知到了名为传承的精神,或许也有这座学府被称之为精英的理由吧。

“我是芈州市第八中学校长,杜云关。”

“今天有幸能见证这么多崭新的面孔加入我们八中大家庭。”

“没错。正是家庭。在进入这所学校的第一刻起,我们就毫无例外的,成为了荣耀的八中人。”

“八中是一所精益求精的学校,这里人杰地灵,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师哥师姐们离开校园,当他们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回首为母校作出贡献的时候,作为一个八中人,我的心中是无比的自豪。”

小主,

“同学们,当今的时代,正在快速变迁。世界日新月异,国家日益昌盛,这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所奋斗的硕果。”

”而如今,为了重回千年前来的荣光,八中要走在时代的前面。”

“由书本所主导的时代需要改变。今天我们的理念是:’现代的青年需要武学‘。”

“此处的武学,并不浅显的指代武术,也代指人在尘世间的云游见广,即广泛的‘武’。”

“如果要真正的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知识是必要的。如诸君所知,芈州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多方对芈州科研的支持,越是尖端崭新的领域就越需要顶流的知识水平。但我们不希望培养有才无德的毕业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