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他们这种方法他孔融都不好用,正在想办法时,发现自己跑不了了。
无奈之下,孔融准备去找好友阮瑀商议,就听到禀报,说廷尉阮瑀大人已经带人出城了,据说发现了天子的线索,要去仔细找找。
他奶的!
孔融用脚指头都想得到,这帮家伙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如今郯城朝廷天子不在,尚书房谁批示曹操可以晋级国公的,那个就是大汉的罪人。
可是如今的尚书房,就只有孔融一人有权批示。
这还咋搞?
果然,很快就有六曹、御使等官员上书请求晋封曹操为国公。
孔融还是有底线的,这份奏折,他不愿意去签。
小主,
他不想自己孔融的名字被史书记载这霍乱大汉,遗臭万年。
于是,他就假装看不到,把他搁置在那。
一连几天,孔融都没有去处理。
在他想来,只要自己拖延着,反正整个尚书房目前就他一个人办公,谁也没办法。
哪知几天后,郯城朝廷诏令就明传天下,敕封曹操为吴国公。
孔融大惊,他立即跑去中常侍那边,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位大人悄悄批示了。
结果,他在奏书上看见的是自己孔融的名字。
“这……本官根本就没有签字啊!这是假的!假的!谁假冒的本官签名?”
孔融大惊之下,质问道。
中常侍看了看孔融,从之前的奏文中找出几份,指着孔融的签名,道:“大人,你来看看,这签名倒是确有稍许不同,呵呵,这个,咱们都能理解,都能理解……大人,不用喊这么大声,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人这一招着实高明,签了等于没签,好像又等于签了,高!高啊!”
什么签了等于没签,又等于签了?
孔融都被他搞糊涂了。
不过再看着几位同僚的眼神,一时间他感觉天旋地转,根本就站不住,直接跌倒在地。
这一下,不仅没有人惊慌,反而一个个都在叹气。
“孔融大人,真会演戏矣!这么大的事,就被他这样给解决了!高啊!”
孔融前去中常侍质问兼晕过去这事,很快就传遍了郯城朝廷,大家都觉得,这是孔融采取的遮掩方式。
故意签一个不完全一样的名字,然后再去质疑这签名是假的,再恰到好处地晕过去,这事责任就有撇清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