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转道武垣之际。
常山之战的消息,传回邺城冀州府。
袁绍没有召开议事,只是将消息传了出去。
许攸立于城头,不知道自家主公得了什么魔症,事到如今还不明言得胜之计,难道是诈他与逢纪吗?
“子远。”
“某心中有不妙之感。”
逢纪望着城外延绵无尽的营帐,叹道:“庞德拿下常山,意味着他会支援易县,若是公孙瓒南下,我们便没有退路,只能赴前了!”
“早就没了退路。”
“主公,从未寄希望于潘凤。”
许攸扯了扯身上的衣袍,沉声道:“不知城外军营之中,有多少天子的忠军,又有多少人心存苟活之志!”
“难说。”
“某觉得颜良不对劲。”
逢纪叹了口气,说道:“监士有察,自从颜良从堂阳回来以后,便只与文丑往来,平日自己一个人缩在军营之中,无堂议连城都不回。”
许攸愣了下,问道:“这便是主公遣文丑去繁阳的原因?”
“应该是。”
逢纪点了点头,沉声道:“某上禀主公之后,颜良旧部便有所调离,此次文丑支援繁阳,何尝不是将二人分开,免得真有叛将之事发生。”
“天子威势太重。”
“还未正面对决,便有人生异心。”
许攸沉默良久,苦涩道:“六十万大军,其中十几万还是黑山军,这么多军卒,恐择不出三万能与王师比肩之卒,实在可笑。”
“谁能想到呢?”
“谁又能预料天子王师这般可怕。”
逢纪转身走向城下,自嘲道:“当年,天下士人皆以为天子能胜于萧关,平城,皆是孝烈帝以举国之力而助之,却没想到天子王师真的不可力敌,真的逢战必克,哪怕非是天子亲征,都可以将乌桓,鲜卑伐灭,更能一人灭数国,连辽东都轻易被攻克。”
常山之事,令前线风气大变。
袁绍稳如泰山,对城外军营充耳不闻,只是静候各方兵事变动。
临近十二月。
文丑,高柔行至繁阳大营。
袁术坐在大椅之上,烤着火盆,眺望着校场厉兵秣马,眼中时不时闪烁着戾气。
“将军。”
“何时奔赴沿岸阻敌?”
文丑按剑走过来,眉宇间满是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