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炮击是很考个人经验的技术活。
也就原料多得花不完,炮弹造得比面包还多的铁炉堡养得起一群炮手。
铁炉堡听最多的莫过于以下对话:
“今晚约炮吗?”
“约!往死里约!”
于是,往往就是两组矮人坦克车组成员先喝了几斤酒,然后半夜三更不睡觉,跑去用大炮打野狼逮兔子,把整个丹莫罗搞得鸡飞狗跳。
嗯,说约炮就约炮,没毛病!
别说杜克穿越前,矮人还是用着无膛线的粗铁大炮,就算是杜克引入了射击诸元和膛线等理念后,炮击的命中率依然感人至深。
没办法,在没有电脑之前,地球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里的经典海战里,除了拉近距离打不会动的死靶,否则命中率就没超过10%的,能有5%以上的命中率就已经叫神炮手了。
再怎么准,也必须先大概蒙两炮,然后慢慢校准,凭经验判断敌我的位置、方向与航速再估算好提前量,最后开炮。
至于能打多准,真是天知道了。
毕竟在三千米这距离上,哪怕是百米长的大型物体,肉眼看上去也不会比手指盖大。
杜克的一系列‘发明’,颠覆了这一切。
首先他给每一门炮的前上方配上了一台高倍望远镜。
然后望远镜里的画面直接放大到炮门上方的32寸魔法镜像显示器上。
最后就是宛如玩游戏一样,在显示器上标出一条虚线——那是定下射击诸元之后模拟出来的炮弹弧线。只要把炮管调整到跟虚线重合,那么基本上都会命中。
当杜克这个发明问世之后,又一次改变了整个战争。
并不是老炮手不行了,在新系统辅助下,他们打得更准更狠,而是合格炮手的标准被轻易降低。
新炮手只需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就能在两千米外对五十米直径的固定标靶轻易打出50%以上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