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一些大学的暑假已经开始了,看到谢凌风与何文霖均较为年轻,刘大哥就以为他们是专程跑来旅游的大学生。
随着武义镇码头和小平山生态旅游的名气逐渐传开,现在不仅有隆武市的客人,还有周边市县和省会云州市前来的游客,包括一些大学生,逢年过节就喜欢到这边来看一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哈,刘大哥,我们可不是大学生了,我都参加工作一年了,我们是研究我们平城县风土人情的。”小何闻言当即就乐不可支,简单解释了一下两人的工作。
谢凌风虽然二十六岁了,但本身就俊朗,这两个月在地方志办公室,外出的机会较少,皮肤也比较白皙,看起来与小何也就差不多的年纪,难怪刘大哥会误会成大学生。
“刘大哥,我们这座石刻来看的游客多不多?”从平城,码头到武义镇码头很近,聊聊天,已经来到了石刻前面的河段。
“不多,有些人就是好奇,听说这里石刻,特意跑来看看。”刘大哥说道,“不过那石头都风化了,就只有几行字,有什么看头嘛。”
“嘿嘿,刘大哥,这你就不懂了,只要说上了年头的东西,那就是古迹,对我们来说就有研究的价值。”
小何嘿嘿一笑说道。
确实,隔行如隔山,不是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谁会对这些可在山崖峭壁上的东西感兴趣?对刘大哥他们这些老百姓而言,每天忙碌着生计,对这些附庸风雅的东西更是没有一点感冒。
说笑间,小船已经缓缓向岸边靠近。
从江面上向岸上望去,确实有点远,即使那石刻的文字挺大,也看不分明。
河边有一个简易的临时码头,建有几个水泥桩,便于绑扎缆绳,此时岸边还停靠了一艘类似的小船,估计也是观看石刻的游客。
果然,刘大哥远远就与那艘船的老板打起招呼,“老孙,你也到这里来了?”
“老刘?我拉了两个大学生。”站在岸上的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
在老孙的帮助下,小船很快就靠了岸。
“两位,我就在下面等你们了哈。”在刘大哥的招呼声中,谢凌风两人向山上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