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庐江再战(三)

围炉三国 默素醉烟 1218 字 3天前

这个时空中,陶响为了更方便地把玉液酒,曲辕犁等物品销售推广至杨州,甚至是更远的地方。下令陈登主持开凿此河的任务。陈登当然也不负重托,很快便完成了“邗沟”河的开凿任务。民间也有“陈登河”的叫法。

“听闻陈登河便是元龙开凿的?”张辽笑眯眯地问道。

“将军且莫如此讲,元龙只是受大将军令,适逢其会,尽了点微薄之力而已。”陈登赶紧解释道。诸葛亮在旁边,却暗自对张辽佩服不已。为将者,不识天文,地理,绝非合格的将领。张辽连民间的称呼“陈登河”都知道,看来是对杨州的地理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元龙不必过谦。大将军知人善任,天下无出其右者。大将军任元龙为吾南方军团副军师,必有深意。

吾正想请教元龙及诸葛军师,此次征伐扬州,必须跨河而击之。要么走邗沟河,要么走淮河。大军出动,行踪难隐,倘敌军乘吾军半渡而击,吾军岂不危矣?”

张辽一改刚才和颜悦色的面孔,向两位军师一拱手,宝相庄严地问道。

诸葛亮却轻轻一笑,指着陈登道:“将军勿忧,元龙既然如此熟识各条水路,想必胸有成竹,可为将军解惑!”

陈登也不推辞,命人取来一张白纸及一支碳笔。碳笔是徐州向全国推广白纸后,又一配套的发明创造。相较于惯常用的毛笔,碳笔有书写快捷,不需磨墨,易保存,便于携带等多种优点,尤其是受拔术类的官员喜爱。

陈登把白纸平铺在城墙上,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邗沟河及淮河在徐扬二州的大致形状。诸葛亮所言,胸有成竹,恐非虚言也。

“将军且看,此为邗沟河,全长280余里(据考证,三国时期,一里大致相当于现代的零点柒公里)。地处扬州境内有110余里。适合大军登岸处有7处。”陈登指着邗沟河,语速极快地一边说,一边把7处登陆点标注出来。

“将军,此为淮河,在徐,扬二州边境处共有720余里,适合登陆的地方共有1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