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观察使李讷因性格暴躁,轻视军中将士,引发兵变被士卒驱逐出境。
宣宗立刻将李讷贬黜为郎州刺史,同时杖责监军王宗景四十大板,发配恭陵守墓,并诏令全国:“从即日起,凡节度使、藩镇武将不遵守律法的,监军一并坐罪。”
可别小看这纸诏令,以往监军只有权力没有责任,藩镇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节度使的事,与监军毫无关系。因此监军们在任期内只是一味的享乐敛钱,这下把藩镇将士违法与监军连坐在一起,也算是逼着监军尽心本职,不至于太过出格。自宪宗死后的六任帝王里,对宦官如此强势的除了武宗,也只有宣宗了。
淮南节度使杜悰曾做过前朝宰相,原本官声不错,还得到过武宗的褒奖。但在地方日子久了,逐渐沉溺于酒宴享乐中不再关心政事。
有一年赶上淮南闹饥荒,他毫无怜恤之心,依旧悠游快活。百姓们没有办法,只得外出流亡。宣宗听说后,让宰相崔铉到淮南当节度使,把杜悰打发为太子太傅、分司,不再让他主政地方。
有个叫刘集的乡野医师能量很大,不知用的什么法子,竟然让宣宗亲自出面,给兵部侍郎兼盐铁转运使柳仲郢打招呼,给刘集在盐铁场弄个小官当。
柳仲郢对宣宗说:“他是个医生,医术精湛完全可以当医官。安排到盐铁场,该如何考察他的能力!更何况盐铁场全是些不入流的卑贱小官,不应由皇上您亲自下令,臣不敢奉命。”
宣宗当即给有关部门批示:“赏赐刘集细绢百匹,送他回家。”有一天宣宗见到柳仲郢,笑着连连夸他在刘集这事上做得对。
右威卫大将军康季荣在担任泾原节度使期间,擅自挪用公款二百万缗。事情暴露后,康季荣请求用家财偿还公款,不要给他定罪了。宣宗顾念他曾在收复河、湟时立有功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诏书下到中书被给事中退回不办,朝廷谏官也纷纷上奏弹劾。宣宗当即收回成命,重新下诏将康季荣贬为?州长史(重庆奉节县)。
宣宗乾纲独掌,断事果决且头脑清醒。唐朝的官僚体系架构设置的比较合理,对皇权、相权以及地方官员的权力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可惜到了中、晚唐时期,这些制度逐渐被破坏,变成了墙上的摆设。特别是在“甘露之变”后,宦官集团做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以至皇帝在处置国家大事、任命高级官员时处处受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