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270)

话说大宋年间,开封府内,灯火通明。包拯端坐在案前,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正气。南侠展昭手持宝剑,立于一侧,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师爷公孙策轻摇羽扇,神情睿智,时刻准备为包大人出谋划策。王朝、马汉两位护卫则虎背熊腰,随时待命,保护着这正义的一方。

这一夜,开封府迎来了一桩奇案。

夜色渐深,开封城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锣声。原来,城东的柳员外家中突发命案,柳员外的独子柳逸尘被发现死于书房之中,现场只留下一支血迹斑斑的玉笛。

包拯听闻此案,立刻带领展昭、公孙策、王朝、马汉赶赴现场。只见柳府之内,哭声震天,柳员外已瘫倒在地,失魂落魄。包拯上前询问,得知柳逸尘平日里并无仇家,且性情温和,突然遭此横祸,实在令人费解。

进入书房,包拯仔细观察现场。只见柳逸尘衣衫整齐,面色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但那支玉笛上的血迹,却显得格外刺眼。公孙策上前检验,发现血迹并非柳逸尘所有,显然,这玉笛是凶手留下的线索。

展昭环顾四周,发现书房布置典雅,却暗藏玄机。书架上摆放的书籍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每一本都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他心中一动,伸手轻轻一推,书架竟缓缓移动,露出了一个隐秘的暗格。

暗格之内,藏着一封密信和一块令牌。密信上字迹潦草,似乎是在匆忙之中写下,大意是柳逸尘无意中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正欲向朝廷举报,却不幸遭人灭口。令牌则是皇宫禁卫军的专属之物,上面刻有“龙吟”二字。

包拯眉头紧锁,这“龙吟”令牌的出现,无疑将案件引向了更为复杂的境地。他沉声道:“看来,这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力斗争。”

公孙策点头附和:“不错,柳逸尘之死,定与这令牌和密信有关。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真相,以免更多无辜之人受害。”

展昭则提议:“大人,不如今夜我们先行撤退,暗中调查令牌和密信的来历,再做打算。”

包拯点头同意,一行人悄然离开柳府,回到开封府,开始紧锣密鼓地调查起来。

次日清晨,开封府外,一名身着素衣的女子缓缓走来。她身姿曼妙,肤如凝脂,眉如远山,眼中却带着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愁。此女名叫苏婉晴,乃是柳逸尘的青梅竹马,听闻噩耗,特地赶来吊唁。

包拯见苏婉晴神色异常,心中起疑,便命公孙策暗中查探她的底细。公孙策一番打听之下,得知苏婉晴与柳逸尘情投意合,本应是一对璧人,却因柳员外棒打鸳鸯,二人被迫分离。

包拯闻言,心中有了计较。他命展昭暗中保护苏婉晴,以防不测。同时,自己则带着王朝、马汉,根据令牌上的线索,前往皇宫禁卫军处调查。

禁卫军统领见包拯前来,神色微变,但碍于包拯的威名,不得不配合调查。经过一番询问,包拯得知令牌确实属于禁卫军,但近日并无丢失记录。这让他更加确信,此案背后定有高人指使。

另一边,展昭暗中跟随苏婉晴,发现她行为并无异常,只是时常独自一人在开封城的街头巷尾徘徊,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一日深夜,展昭见苏婉晴走进了一家偏僻的茶馆,心中起疑,便悄悄跟了进去。

茶馆之内,灯光昏暗,只有几桌客人。苏婉晴坐在角落,与一名神秘的黑衣人低声交谈。展昭隐身于暗处,凝神倾听,只听黑衣人说道:“婉晴姑娘,你可知你手中的玉佩,乃是开启宝藏的关键?”

苏婉晴闻言,面色大变,颤声道:“你……你究竟是谁?为何知道此事?”

黑衣人冷笑一声:“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中的玉佩和柳逸尘的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昭心中一惊,正欲现身,却见黑衣人突然出手,向苏婉晴袭来。展昭大喝一声,拔剑出鞘,与黑衣人战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