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园,春水,愁绪,往昔,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词语,却勾勒出一个极其美妙的画面。
随即,所有美景都汇与一处,融入江水向东流去,异象至此,戛然而止。
平和的圣音再度响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牌名:《虞美人》为新创词牌。词名:春花秋月。词作者:大虞楚辞。词成异象,为祥瑞诗篇,判定甲上。”
圣音如同一缕春风,抚平了所有人的悸动,七国之中但凡看到此词者,皆为之折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楚辞,究竟是怎样的人?竟能作出如此词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与秋月怎会相遇?恰似这种不可能的相遇,回应了往昔种种的不可再遇,倒不如将往事一忘了之。”
“妙哉!妙哉!这位仁兄的解析着实精辟。此句正对应下半阙的‘愁’字。春花秋月虽美,却问何时了,忘却往事,却忘不掉烦恼。今非昔比,只能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
如此场景,在七国各地屡见不鲜,才子佳人对楚辞的夸赞之词毫不吝啬。
守夜人看着此词也有些出神。
“新词牌,还如此精妙?这是一个十八岁的童生能写出来的?还有这字体,我怎从未见过,难道书法造诣也如此之深?此等资质,将来至少也是一代文豪呀!”守夜人内心也是无比赞叹。
这一诗一词一出,其他考子也只能望尘莫及。赵信、秦涛之流,连跟在楚辞后面吃灰的资格都没有。
空中异象渐渐消失,一页圣纸缓缓放大,正是科考的第三题,楚辞圣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