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臣确有一计可平倭!”
“正如之前所言,倭寇乃是由一部分倭人渡海而来,经由朝鲜壮大才能为祸大明!”
“小人就想着,能否由松浦家组建一支水军,在九州岛与朝鲜国之间那片海域来回巡视,尽全力追缴来自倭国的海寇浪人!”
“如此一来,定然能极大的减少倭寇的数量,到时候再由朝鲜国出手,追缴部分残余的倭寇!”
“最后就算有少许漏网之鱼,那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至于大明沿海的倭寇,没了生力军加入,想来用不了多久,也会如那无源之水逐渐平息!”
“这,便是小人的平倭的拙劣伎俩,不知可行否!”
听到李烈这话,朝堂上顿时是面面相觑,倒不是说这计策有多高明。
主要是这计策,根本不需要大明出什么力,脏活儿累活儿,都让这松浦家和朝鲜去干了,大明朝廷只需下两道圣旨,然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这法子不能完全解决倭患,定然也能大大减少倭寇数量,缓解大明沿海的压力。
所以无论是朱厚熜还是满朝文武,根本就没人反对。
当然了。
没有利益相关的官员,自然不会跳出来当出头鸟,那些给海贸走私大海商充当保护伞的官员,不站出来反对则完全是因为害怕。
他们害怕,李烈这个从倭国回来的小年轻是个愣头青,若是他们敢跳出来搞事儿。
万一这小子头铁,将大明海贸走私的事儿给捅破了,那可就全完了。
要知道这其中的关系盘根错节,那可是很多人的钱袋子,一但被皇帝知晓其必然不可能放任不管,到时候一但查起来,他们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这也怪不得他们无能,若是朝堂其他官员,或许会有所顾忌不敢乱说。
可偏偏这李烈就是个平头百姓,又是个小年轻,根本不可能懂得为官之道 所以他们才默不作声,默认下这事儿。
不过其他人没话说,户部却是有人提出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