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五虎上将,房谋杜断

黄忠的去处也定了,去剑北道。

紧接着,李承泽又花了十五万道气血之力召唤了十五位一流名士,并没有触发特殊概率,全都是文官。

里面有几个是李承泽还算是熟悉,包括张昭、顾雍、沮授、董允等人。

董允就是后来被并称蜀汉四相的那个董允,匡扶君主,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张昭则是东吴重臣,辅佐了孙策、孙权平定江东,敢于直谏。

更是因为太直接了,即便是东吴一众文武都推荐张昭当宰相,但孙十万依然两度驳回了让他当宰相的请求。

这十五位位名士李承泽都不打算留着,派他们出去坐镇一方。

董允刚好可以去洛东道那里取代苏定方的洛东道大都督的位置。

维护后方稳定这块董允还是没问题的,张昭和沮授则是分别去江陵道和风陵道。

紧接着,李承泽又用五万六千道气血之力召唤了二十八位二流名士。

他们最低都是一方太守,李承泽也准备将他们派到地方。

具体如何指派还是由房玄龄、张居正、霍光他们来决定,李承泽只负责让他们去尚书台一趟。

剩下的八十万道气血之力,李承泽打算召唤两位名士,两位武将。

至于将气血之力全部灌输在一个人身上,除非是项羽来了,不然李承泽没打算这么做。

莹白光点最终停在了一位身着文官袍的中年男子身上。

【英魂塔】:“恭喜宿主,于英魂塔中成功召唤出了绝世名士,杜如晦!”

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杜如晦。

玄武门事变他也参与其中。

李世明的凌烟阁更多的是在玄武门事变中的功劳。

杜如晦也算是英年早逝了。

贞观四年,四十六岁就病逝了。

杜如晦一出现,代表着房谋杜断这个羁绊也凑齐了。

杜如晦肯定就不往地方派了,李承泽打算将他留在中央。

唐初杜如晦和房玄龄共掌朝政,各种典章制度都是二人制定的。

而且在于李二凤御前议事之时,房玄龄还说过:“非如晦不能决。”

留着杜如晦在阳翟,显然还是更有作用的,尤其是各种典章制度和议事的时候。

李承泽决定暂时先让杜如晦担任一段时间的中书侍郎。

这个职位原本是蒋琬和杨震在担任的,但两人现在都卸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