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暗探朱墨送来的情报。
这是朱墨通过常规渠道送来的书信,也是他们数年建立起来的沟通渠道。
信件由一名在王廷附近,自由度较高的小贵族从北元王庭出发,经中转站的牧民,再到靠近边疆的中立小部落,最终辗转送到总兵府……
经过三次传递。
安全,稳妥。
“万历七年,五月,朱墨于戚将军敬启,墨遥拜将军金安……
今有紧急军情,需向将军禀明。近日,土默特部与察哈尔部已暗通款曲,欲联合一处。据可靠消息,俺答汗之子辛爱黄台极已寻得同盟之契机,图门汗决意联兵,欲从辽东、蓟门一线侵扰我大明边境……然至于具体出兵人数,以及从何处率先发难,墨暂未可知……
幸哉,墨已与联络到一位能参与北元王庭最高军事会议之领主。
不日,他们商议军事之时,此人定会将详细消息透露于我。
届时,墨自会安排再次送信。
但需向将军说明,此次因常规传信渠道已用,第二次书信传递,墨只能遣身边亲信奴仆林安前来。
若林安在二十五日之内未能将信送达将军手中,则证明此信无法送出,局势已然危急。望将军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以防不测……
专此布达,恭候将军钧裁。
大明万岁,朱墨 叩上。”
戚继光仔细读完书信,面色愈发凝重。
他轻轻将信纸放在案几上,缓缓闭上双眼,深深叹了口气。
而后,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口中喃喃念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戚继光心中清楚,若二十五日之内第二封信未到,朱墨极有可能已经暴露,那潜伏多年的心血便付诸东流。
即便这个林安能成功将信送到,朱墨也要承担巨大风险,而这个风险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