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灰姑娘】
之前就一直怀疑灰姑娘是中国人。我还觉得没准灰姑娘的妈妈是中国远嫁欧洲的呢,毕竟只有中国历史上的女人裹小脚,否则为什么欧洲全城的姑娘都穿不上灰姑娘的小鞋。像我这种脚小的选手,在市面上也总能买到我这个群体适配的鞋子,还没有听说天然脚有别人穿不上的鞋。
后来才发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原来问题不是出自灰姑娘这个角色,而是灰姑娘这个故事。因为全球各个地域的文化中,都有类似于灰姑娘这种仙履奇缘的故事,包括中国。
按文献撰写的时间线来说,埃及是现今能找到的最早的灰姑娘故事的版本,说的是一个法老和流浪希腊少女的皮拖鞋奇缘故事(皮拖鞋哈哈哈哈,莫名喜感~)。
接下来是中国,大火电视剧《唐朝诡事录》的母本《酉阳杂俎》中记录了一个“洞女”叶限的故事(把“村”叫“洞”,可见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说是《渔夫和金鱼》还有《灰姑娘》故事的结合,说的是叶限养的金鱼被后妈和姐姐吃掉,金鱼骨为了报恩,给善良的叶限变出人间不可能有的华丽装束参加洞里节庆活动,被后妈发现后狂奔回家丢失了一只鞋,被村民捡到辗转卖给了岛上的东南亚国王,国王发现自己国家没人能穿上那只鞋(东南亚女人常年光脚还真不好穿小鞋),便出国找另一只鞋,终于找到了叶限家,最后国王连人带鞋还有叶限的金鱼骨一起带回国,叶限从此当了王后;不过此事还有后续,说国王也向金鱼骨许愿要兵要财,没想到是一次性的有效期,最后金鱼骨被海潮冲走,什么也没有留下(个人认为中国版本是最符合逻辑且有警世感的)。
然后是阿拉伯有名的《一千零一夜》,这里面收录的故事没有后妈,而是恶毒亲姐姐各种霸凌小妹妹,妹妹凭借一个莫名其妙有了魔法的罐子变了漂亮衣服去参加宴会,因为古阿拉伯女人不怎么穿鞋,鞋子在故事中还换成了脚链,于是国王去找全城穿戴这条脚链最美的女人……这不扯么,是不是完美匹配多主观啊,这都能找到正确的人,bug大到没边了。
意大利《五日谈》版本更虐了,女主受到了两任后妈的鞭笞,真是人间惨剧,当然她还是凭借父亲送给她的枣树变出了漂亮衣服参加舞会,还好这里的国王不脸盲,让全国女孩来试鞋的时候就一眼认出了她,好歹是个有智商的国王。
德国格林童话版本不用说了,大概是流行最广的版本了吧。
此外,朝鲜《大豆红豆传》、日本《落洼物语》和《米福糠福》(一个国家就有两个类似版本,一个关于贵族,一个关于平民)、越南《细米碎糠》也是类似灰姑娘的故事,都很有各自国家的特色。比如朝鲜版灰姑娘嫁给县令后还是被妹妹害死,继而冤魂借县令之手复仇,把妹妹剁成肉酱寄给后妈……艾玛都成恐怖片了~日本版的又安放成了源氏的故事,越南的则与中国的《叶限》基本相同……
所以说起来,这个故事也是全世界文化融合的结果,算是一种全球的文学共同创作吧,挺有意思的。
********************
935.【走读生】
我见过最累的走读生,是深港跨境走读的小孩子。
当然我等穷人不太清楚香港精英教育有多香、有多不劳心、有多不卷、有多省钱、有多上流,因为接触不到所以也不羡慕,唯独肉眼可见的是孩子跨境走读的身累。
早上五六点就得在口岸等着开闸过关,比旅游团和我们这种去扫货的还早。因为人数太多,口岸还专门划定了一块“学童等候区”,坐在地上吃自带的早餐等候。家长早早开车送过去,在口岸换好纸币,让孩子带过去交学习生活各项费用。过了关口,就在家长视线之外了,孩子要自己坐地铁去学校上课,操持一天所有的学习生活事务。晚上回到关口,已经将近十点,家长再开车去关口接回家。不知道回家后还有没有作业,要写到几点。
我亲眼看到有个不幸腿骨折的初中生,打着石膏,本就不高大的父亲背着几乎一样高的孩子,颤巍巍地从车上下来,走进口岸,然后在闸口放下来,老父亲看着孩子拄着拐,一步一挪地过桥……莫名心酸,尽管他们这样的家庭看到我的家境可能更心酸。
这样的孩子,很自立,也很辛苦。而且据说这种跨境走读的孩子还有越来越低龄的趋势,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去香港读。把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放进父母都不在的陌生环境中,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从小作为底层劳动人民一员,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多少有点阶级跨越的梦想。确实教育和考试是阶级流动最容易达成的一种手段,一旦达到阶级提升,就可以免于底层的劳心劳力和思维局限。可是看到本该玩泥巴的年龄就如此劳心劳力,从我等底层思维看来,就是个拥有上层思维的劳心劳力者吧,或者说,是上等阶级中的底层人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936.【和面】
头一次去皇城根下的婆家时,问我第二天早餐想吃什么,当时还客气,不想弄得太麻烦,说就吃面吧,然后家婆早上五点钟起来和面,那阵仗把我吓到;然后又问我早餐想吃什么,我不敢说吃面了,说随便吃个馒头就好,家婆又早上五点钟起来和面,又吓到我一次;第三天弱弱地说那就吃饺子呗,结果不但五点钟起来和面,还要剁馅,我已经无话可说了;最后说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吧,,,果然还是五点钟起来和面,看来不是我的问题╰(*°▽°*)╯!
原本以为我妈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来熬粥已经是勤劳的天花板了(学生时代的我可以睡到中午,就算现在上班也是去摊上买早餐,自己从来不做早餐)。在我看来,吃面一般指的是挂面,吃馒头一般是速冻馒头或者是街上买回来直接蒸热那种,吃饺子指的就是速冻饺子,都是家中小儿都会做的东西。一说想吃面就从面粉开始做的架势,相当于说想吃猪肉就先去养头猪的既视感,我从不知道非餐饮业人员的家庭用餐也要如此隆重的。毕竟在煮米饭的同时做出一桌菜都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和体力。
所以那时候家属同志看到我家根本没有面案板,就问我,你们真的很少和面吗?我说不是很少,是根本不和面好吗?就算想吃米粉,也是直接去买专业人员做好的生米粉回来下锅煮,而不会从一堆粉开始啊(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