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清并未因燃灯话语中的挑拨之意而动摇,脑海中浮现出太乙真人仙风道骨的形象,只是那明亮的眼神中,隐隐透着几分阴郁。
联想到哪吒的悲惨结局,燃灯所言非虚。倘若太乙真人真是心怀慈悲之人,哪吒也不至于落得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下场。
“至于金庭山玉屋洞的道行天尊,以及青峰山紫阳洞的清虚道德真君,这二位堪称阐教门下难得的‘纯粹修士’。他们既不迂腐,性格上也没有明显的缺陷。”
道行天尊与清虚道德真君,能得到燃灯这般评价,倒也并非言过其实。
这二位虽不如广成子等人声名远扬,但在“封神”之后的仙家时代,确实为阐教的开枝散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说完道行天尊和清虚道德真君后,燃灯便不再言语。
灵清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开口问道:“燃灯道友,是不是还遗漏了一人?”
燃灯微微一怔,像是才想起还有这么个人,随即露出一抹苦笑,无奈地开口道:“这剩下的,乃是元始圣人最小的弟子,玉鼎真人......我着实难以对他做出评价。”
“哦?”灵清不禁发出一声疑惑的轻呼,满脸都是不解之色。
燃灯沉思片刻,只好组织起语言来描述这位玉鼎真人:“这玉鼎真人若真要我说,我只能讲他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三界之中,就没有他不看的书,而且此人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书上记载的各类事情、术法,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可偏偏这么一个博学之人,却只擅长读书。入了阐教这么多年,修为才勉强达到金仙之境。他所学的术法极为驳杂,什么都涉猎,却没有一样精通。就拿御云之术来说,他竟然只学会了最基础的爬云。”
“一个只会爬云的金仙......道友,你说这......”燃灯苦笑着摇了摇头,没再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