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胡亥再说当年事,秦子玉参透玄机

胡亥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开口道:“实际上,于这庞大的帝朝而言,一旦东宫太子的势力膨胀至巅峰状态,便会沦为皇帝手中待宰的羔羊。”

秦子玉听闻此言,不禁面露惊愕之色,急切地追问道:“为何竟会如此?”

胡亥轻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其中缘由倒也不难理解。皇帝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人才,实难妥善安置,无法有效解决人才冗余所带来的难题。在此情形下,唯有将锋芒毕露的东宫太子当作牺牲品,方可暂时平息这场即将爆发的人才冗余危机。要知道,东宫与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仅咫尺之遥,众多世家为求自身长远发展,自是甘愿铤而走险,倾尽全力对其予以支持。再者说,皇帝亦需为这些冗余的人才寻觅一条生路,于是乎,这种不成文的默契便应运而生。”

秦子玉眉头紧蹙,疑惑地继续问道:“难道就真的别无他法,只能被迫卷入此局之中吗?”

胡亥轻轻摇了摇头,苦笑道:“想要置身事外又谈何容易啊!即便那些皇子及其背后的世家已然洞悉其中利害关系,心知肚明此番入局风险巨大,不敢贸然行事。然而,在皇帝有意无意的暗中推动之下,天下世家早已先入为主,认定该皇子心怀叵测、野心勃勃。如此一来,就算他们有心退却,恐怕也是身不由己,难以摆脱这既定的命运漩涡了。”

在那个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时代里,天下世家竟然选择先发制人地对皇室发起猛烈进攻!而此时身处这场风暴核心的皇子与世家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倘若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或许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罢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皇子和世家并非束手无策,他们尚有一丝挣扎抵抗的力量。

于是乎,在这般蛮横无理、猝不及防的飞来横祸面前,他们别无他法,唯有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奋起反击。

而这一举动,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原本观望犹豫的投机者们,见到此番情景后,犹如嗅到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纷纷涌入这个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中,妄图分一杯羹。

就这样,由于众多投机者的加入,原本势单力薄的皇子突然间获得了大量的冗余人才。有了这些人力支持,皇子便开始野心勃勃地向东宫太子之位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若能如愿以偿地登上那尊贵无比的东宫太子宝座,这位新上任的太子无疑将成为所有冗余人才心中重燃希望之火的明灯。他们会紧密围绕在太子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冲锋陷阵。

随着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东宫太子的势力亦如同滚雪球一般日益膨胀壮大起来。渐渐地,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足以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这些冗余的人才最终因何种缘由未能踏入官场,追根究底,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只不过是被现有的官员体系无情排斥在外,并惨遭淘汰的失败者罢了。

东宫太子竟然妄图凭借那些无权无势、一败涂地之人去抗衡那些已然被既得利益集团欣然接纳的所谓优胜者们!无论这些东宫太子们将自己看得多么高高在上,亦或是自诩天赋异禀、举世无双,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颠覆这既定的局面。

“难道这便是历朝历代东宫太子最终皆以悲剧收场的缘由所在吗?”秦子玉满脸疑惑地问道。

“正是如此啊!让那毫无权势可言的失败者去与大权在握并且已成功融入既得利益集团的优胜者正面交锋,其结局不言而喻。哪怕东宫太子拥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略,甚至堪称英明神武到极致,可始终无法抹去他身上所背负的那个象征着失败者利益的沉重标签。在此种情形之下,优胜者团体必然会不择手段、全力以赴地对东宫太子予以阻击和打压。此乃矛盾产生之根源,绝非人力所能左右或改变。”胡亥一脸凝重地回答道。

听完这番话后,秦子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仿佛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原来,东宫太子想要登上高位所采取的方式,实质上就是企图借助一群失败者之力来取代那些牢牢掌控着巨大权力的优胜者。然而,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荆棘密布。

然而,无论东宫太子如何英明神武、智勇双全,那大权在握的优胜者又怎会轻而易举地将自己辛苦打拼而来且紧握在手的权力拱手相让呢?要知道,这世间之人皆有私心,谁不想将权力牢牢掌控于自己手中,以实现个人的野心与抱负。

当那些失败的人群,也就是常被称为冗余人才的群体不断累积至极限时,情况便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这些人渴望着能够翻身作主,登上高位,但正常途径已然无望,于是乎,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唯一可能改变现状的方法——推动东宫太子谋反。

即便东宫太子本人并无谋反之意,但其所代表的东宫势力却已悄然拥有了足以撼动现有政权的强大力量。如此一来,整个局势便犹如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死局一般:一方面,东宫势力因自身实力的增长而成为了掌权者眼中的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即使东宫无意反叛,其存在本身也令掌权者寝食难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大权在握的优胜者为了彻底消除这一潜在的危险因素,必然会毫不犹豫地下手,对东宫太子及其所掌控的势力展开一场残酷无情的打击行动。这场斗争注定充满血腥与权谋,各方势力都将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在这场生死较量中胜出。

胡亥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地接着说道:“从古至今,妄图以失败者去取代优胜者,几乎可以说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之事。即便如祖龙大帝那般拥有惊天动地之伟力,权倾天下之尊崇,也难以将那位代表着儒家和道家利益的公子扶苏成功推上帝位啊!”

秦子玉闻听此言,心中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恍然大悟。他深知,无论是历史上那着名的“杯酒释兵权”之举,还是那些令人心寒的滥杀功勋大臣之行径,东宫太子往往都会成为优胜者团体所淘汰的对象。

而致使这一系列现象发生的核心缘由实则仅有一个,那便是优胜者无论如何都绝不会容忍失败者凌驾于自己之上。换句话说,优胜者宁愿玉石俱焚、粉身碎骨,也决然要与失败者及其背后的利益代表死磕到底。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一旦优胜者发难,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启动整个国家机器,倾尽所有力量来镇压剿灭失败者团体,绝不留丝毫情面。

胡亥静静地凝视着眼前那陷入沉思中的秦子玉,口中喃喃自语地轻声诉说起来:“公子扶苏之所以会失败,其中缘由大致有二啊。其一呢,乃是他所秉持和代表的,恰是儒家与道家这两家的利益诉求。如此一来呀,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兵家、法家以及墨家这三家眼中势不两立的生死仇敌啦!其二嘛,则是欠缺了那么一点儿天时地利哟!正因如此,导致其在面对重重困境时,全然没有丝毫抵抗反击之力呐。要晓得哇,就算是那位手握边军重权的蒙恬大将军,当他被兵家无情舍弃之后,最终也只能够无奈地选择以死来谢罪喽。”

秦子玉依旧沉默不语,只是微微低垂着头颅,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某种深邃而复杂的心绪之中。直到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领悟并洞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那高高在上的东宫太子,一旦沦为失败者的象征旗号,那就无异于那个怎么扶持都无法挺立起身的阿斗一般。

毕竟,在这场残酷无比的权力争斗游戏里,作为胜利一方的强者们,决然不会容许那些曾经落败之人再有任何翻身抬头之机。所以说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以妥协退让或者缓和周旋的余地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