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神秘莫测、高耸入云的昊天塔内,秦子玉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后,终于成功地开启了通往第二层试炼区域的厚重石门。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声,那扇紧闭已久的门缓缓敞开,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其中隐藏的无数秘密与挑战。
秦子玉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这片未知的领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九十五丈的宏伟高台,它宛如一座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丰碑,散发着古老而庄严的气息。当秦子玉逐渐靠近这座高台时,他的目光被高台上一块历经漫长岁月却依然不朽的巨大石碑所吸引。
这块石碑通体呈现出一种沧桑之感,其上精心镌刻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论政台”。这三个字犹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透露出一股无法言说的威严和庄重。秦子玉不敢怠慢,连忙整理好自己略显凌乱的衣冠,然后恭恭敬敬地朝着石碑行了一个标准的抱拳礼。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块原本寂静无声的石碑突然泛起一阵奇异的光芒,紧接着竟然幻化成了一道模糊不清的人形虚影。这道虚影仿佛具有生命一般,竟也向着秦子玉回以一礼。
见此情景,秦子玉心中虽有些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小心翼翼地转过身来,全神贯注地踏上了眼前的论政台。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生怕会触犯到这里的某些禁忌。最终,他停步在了客座前,并依照规定的礼仪姿态优雅地落座。
此时,坐在秦子玉对面的是一位身着华丽黑龙袍的青年男子。只见他面容俊朗,眉宇间流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这位青年正襟危坐,不怒自威,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朕乃二世皇帝胡亥,欢迎阁下不辞辛劳前来此地参与论政!”胡亥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开口说道。然而,他的话语虽然客气,但其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秦子玉微微颔首,毫不畏惧地直视着胡亥的眼睛,直言不讳地问道:“坊间皆传,陛下您并非通过正常的顺位继承登上皇位,而是依靠矫诏篡位,并残忍地杀害了那位素有雄才大略之称的公子扶苏。对此传闻,不知陛下您可有何解释?又或者说,您究竟能有什么治国理政之法可以传授于我呢?”
胡亥并没有解释,而是平静的说道:“你能走到这里,想必也是一位皇帝。与其说是我选择了矫诏,不如说是朝廷内外的文武大臣选择了我。”
秦子玉听闻此事后,心中满是疑惑与好奇,连忙开口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见胡亥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打算对他有所隐瞒,而是爽快地将其中隐藏着的缘由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
秦子玉聚精会神地听着胡亥的讲述,随着对方话语的深入,他的双眼逐渐瞪大,脸上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原来,自古以来,东宫太子这个位置看似尊崇无比,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其微妙且危险的存在,可以说是自绝于皇帝之位啊!
众所周知,皇帝册立太子之举,表面上看是为了选定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以确保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从而巩固国本。然而,这所谓的国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可远远不止如此简单。实际上,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旨在团结那些拥有杰出才能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之人。
要知道,世间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迅速应对时事变化、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时政人才;另一类则是具有长远目光和宏大规划能力的远图人才。对于皇帝而言,面对那些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优秀人才,他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由于意见分歧,这些人才难以得到皇帝的重用;另一方面,如果轻易地将这样的人才推向敌对势力,无疑将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为了既能留住这些宝贵的人才资源,又不至于让他们因为无法施展才华而心生怨怼甚至叛离,皇帝便想出了立太子这么一招。通过向这些人才描绘一幅美好而诱人的前景蓝图——即一旦太子继位,他们便能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以此来用“画饼”的方式将那些暂时无法在当下实现自身抱负的人才牢牢地圈禁在自己的麾下。毕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其被称为人才的最根本前提便是要有可用之处。倘若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那么即便再有才华,也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因此,东宫的设立,实际上就是给那些心怀壮志、却又无法在当下得志的人才们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一丝曙光。毕竟,对于这些人才而言,只要能够获得展现自身才华的机遇,谁又愿意去冒险走上那充满危机与不确定性的道路呢?
伴随着皇帝治理国家的经验不断积累,其执政理念也日益成熟起来。于是乎,越来越多渴望在未来能够大显身手、实现自己宏伟抱负的人才,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了东宫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东宫所储备的人才数量也随之与日俱增。久而久之,这股人才的力量竟然强大到了一种令人咋舌的程度——甚至已经足以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皇帝以及那些手握重权的文臣武将们,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将手中的权力拱手交予东宫太子及其麾下的众多储备人才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需知,权力的交接往往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常常伴随着狂风骤雨般的争斗与血腥厮杀。更何况,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大臣们紧紧依附着皇帝,犹如大树之根深深地扎入土地一般,牢牢把控着整个帝国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敢轻易地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白白让出呢?
原因无他,只因一旦他们选择放弃手中的权力,那就等同于将自家九族上下老小的身家性命都一并奉送给了他人。面对如此关乎生死存亡的抉择,任谁恐怕都难以轻易做出让步。如此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便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愈发变得不可调和起来。
胡亥一脸凝重地坦言道:“想当年,我的父亲,祖龙大帝尊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天下,其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深知治国之道需多管齐下,于是大力重用墨家、兵家以及法家。”
说到此处,胡亥微微叹息一声,继续说道:“然而,儒家与道家虽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但彼时却只能暂且依附于公子扶苏,静候良机。”
他皱起眉头,目光深邃而忧虑:“可当时的局势却是,大权在握的法家、兵家以及墨家早已将自身命运与祖龙大帝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他们若是轻易将手中的权力交予儒家和道家,那无异于将所有人的生死存亡都托付给了那群只会空谈礼教道德之人啊!”
胡亥顿了顿,加重语气强调道:“诸位试想一下,当此之时,各方势力犹如群狼环伺,虎视眈眈。若真让儒家得势并对兵家加以压制,又有谁能担保兵家还有足够的实力去抵御那些来势汹汹的强敌呢?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国破家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