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继续体现了《水浒传》的一些常见主题思想。一方面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和团结,关胜主动请战以及梁山众人对他的支持,体现出他们在面对朝廷征讨时的积极应对和内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朝廷的腐败和奸臣当道,蔡京轻易否定赵鼎的招安建议,举荐他人征讨梁山,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同时,还能看出梁山好汉对人才的重视和招纳,关胜希望收服单廷圭和魏定国,壮大梁山的力量。
经典情节:
关胜请缨收服水火二将:关胜在梁山立足后,急于立功,得知单廷圭和魏定国将被派来征讨,便主动向宋江请战,要去收服二将,展现出他的勇敢和自信,以及对梁山的忠诚。
李逵夜下梁山:李逵因宋江不让他随关胜出征,心中不服,竟在夜里提着两把板斧独自下山,想要自己去攻打单廷圭和魏定国,这一情节突出了李逵的鲁莽、直率和急于立功的性格。
关胜降伏单廷圭:关胜与单廷圭交战,用大刀使单廷圭落马,随后劝降成功,单廷圭愿意归降梁山,此情节显示了关胜的武艺高强和善于劝降的能力。
经典诗句:
“玺书招抚是良谋,赵鼎名言孰与俦。堪笑蔡京多误国,反疏忠直快私仇。”这两句诗是对赵鼎主张招安这一良策的肯定,以及对蔡京为一己私仇排斥忠直之士的批判,暗示了朝廷的黑暗和腐朽,也为梁山好汉的反抗增添了合理性。
经典典故(此回中涉及较少):文中部分人物的绰号与历史典故有一定关联,例如单廷圭被称为“圣水将军”、魏定国被称为“神火将军”,这里的称号可能暗指古代一些善于水战、火攻的将领,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典典故。而关胜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关羽相似,关羽是历史上着名的忠义之士且武艺高强,关胜同样如此,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学上的借鉴和传承。不过在第67回中,关于这方面的表述并不突出。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水浒传〉第 67 回解析》
《水浒传》第 67 回“宋江赏马步三军,关胜降水火二将”,这一回目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深刻的哲学内涵。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回时,更能揭示出其中的玄妙之处。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相互转化、相生相克是核心观念之一。这一观念在本回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宋江作为梁山好汉的领袖,赏马步三军,展现出他对众人的关爱与激励。这可以看作是阳的一面,代表着积极、光明和温暖。而关胜降水火二将,则是通过智谋和武力降服了强敌,体现了阴的力量,即坚韧、冷静和策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步、水、火四军,在周易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象征意义。马象征着快速、勇猛,步代表着稳健、沉着,水寓意着变化、柔韧,火则表示着激情、力量。这四军的存在与相互作用,反映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
宋江赏马步三军,体现了他对梁山势力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旨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赏罚分明的做法,符合周易中“刚柔相济”的原则。刚柔并济,方能使团队保持稳定,不断壮大。
关胜降水火二将,是一场智谋与武力的较量。单廷圭和魏定国,分别以水、火为绝技,他们的存在给梁山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关胜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将他们降服。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周易中“阴阳消长”的道理。在面对困难和强敌时,只有善于运用智慧和力量,把握时机,才能实现阴阳的转化,取得胜利。
在本回中,还可以看到人物命运的起伏与变化。单廷圭和魏定国原本是朝廷派来征讨梁山的将领,但最终却归降了梁山。这种转变,反映了命运的无常和变数。正如周易中所说,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定数。
同时,这一回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宋江等人既有忠义之心,又有智谋和勇气;单廷圭和魏定国既有高强的武艺,又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这些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体现了周易中“阴阳合德”的理念。阴阳合德,意味着各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