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诗《周易哲学视角下的浔阳楼风云与梁山泊暗潮》:
(一)《周易哲思蕴水浒》
浔阳楼上风云起,周易哲思蕴此间。
命运无常多舛变,英雄有志破危艰。
戴宗传信长忠义,宋江吟诗诉懑冤。
梁山泊中藏暗潮,乾坤运转几重关。
(二)诠释:
诗的首联“浔阳楼上风云起,周易哲思蕴此间”,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浔阳楼,同时指出周易哲学的思想贯穿其中。
颔联“命运无常多舛变,英雄有志破危艰”,描述了命运的变幻莫测,以及英雄们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志向和努力突破的精神。
颈联“戴宗传信长忠义,宋江吟诗诉懑冤”,具体展现了戴宗传信所体现的忠义,以及宋江吟诗表达内心冤屈的情景。
尾联“梁山泊中藏暗潮,乾坤运转几重关”,暗示了梁山泊中隐藏着各种势力和复杂的情况,也表达了世事变化如同乾坤运转,充满了诸多难关。
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视角,深入剖析了“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这一情节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展现了《水浒传》故事的波澜壮阔与深刻内涵。
(三)《水浒传》第 39 回名为“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和典故:
1. 梗概:
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后,在营中歇息多日。一日,他出门欲寻戴宗,却出城来到浔阳楼。宋江兴致极高,自饮自吃,乘着酒兴在壁上写下反诗两首。其诗为:“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以及“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恰被经过的无为军通判黄文炳在浔阳楼上发现了宋江的反诗,他便报知蔡九知府,知府当即下令捉拿宋江。戴宗得知后让宋江装疯想躲过此劫,但黄文炳在知府面前几番挑拨,蔡九知府识破了宋江装疯,便下令把宋江下到死囚中,派戴宗去东京报告蔡太师。
戴宗途中路过朱贵酒店吃食,被药倒后搜他身上物品,发现了一封书信是蔡九知府欲除宋江之命的。于是戴宗被朱贵领上梁山泊,众人想出一计,欲教人仿造一封回信。吴用便叫戴宗假托要刻碑文,出了钱请了萧让(书法家)、金大坚(雕刻家)上山,两人被邀入伙梁山泊后,便假造蔡京回书。
2. 主要人物:
宋江:本回的核心人物,他是梁山起义军的领袖。因犯罪被发配江州,心中郁闷,酒后在浔阳楼题下反诗,展现出他对自己遭遇的不满以及内心的壮志和野心。
戴宗:宋江的好友,为人仗义。得知宋江有难后,积极想办法帮助他,后来被朱贵领上梁山,参与了假造蔡京回书的计划。
黄文炳:无为军通判,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阴险狡诈的小人。他发现宋江的反诗后,为了讨好上司,极力主张捉拿宋江并置其于死地。
蔡九知府:江州知府,昏庸无能,容易被人挑拨。在黄文炳的挑唆下,对宋江下了死手。
3. 经典诗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