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国演义》第六回中的梗概、主要人物及经典诗句:
《三国演义》第六回梗概:
本回名为“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董卓与十八路诸侯交战失利,用李儒之计,决定将汉献帝劫往长安。李傕、郭汜驱赶洛阳之民数百万口迁往长安,一路上死者不可胜数。董卓临行前还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并掘陵墓坟冢。
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余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下带一锦囊,内装一枚玉玺,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孙坚心动,认为是自己要当皇上的征兆,便决定托疾归江东。但不想军中有人向袁绍告密,孙坚袁绍二人就此翻脸,孙坚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赶往荆州,要刘表截住孙坚,夺取玉玺,联军从此分裂。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主要人物:
董卓:残忍暴虐,为躲避诸侯讨伐,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又掘墓盗宝,其恶行令人发指,是导致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孙坚:作为联军先锋,作战勇猛,率先攻入洛阳。他意外获得传国玉玺后,心生称帝之念,私藏玉玺欲回江东以图霸业,后因此事与袁绍交恶。
袁绍:身为讨董联盟的盟主,却优柔寡断、心怀私利。得知孙坚得到玉玺后,逼迫孙坚交出,导致联盟分裂。
曹操:有勇有谋,心怀天下,主张乘胜追击董卓,但无奈诸侯各怀鬼胎、按兵不动。他独自率军追杀董卓,却在荥阳遭遇惨败,险些丧命。
李儒:董卓的谋士,为董卓出谋划策,提出迁都长安等计策。
小主,
本回并无特别经典的诗句,但《三国演义》中一些经典诗句如下(与第六回情节相关度不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以宏观的视角概括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兴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以龙喻英雄,展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和自己的志向。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赞:
《卜算子·赞解析》
周易蕴哲思,董凶孙背传。金阙焚时乱云翻,玉玺匿途偏。
世事总无常,因果循环见。解析深研明至理,智慧光无限。
《浣溪沙·赞解析》
周易哲思妙入玄,董凶孙背史中篇。金阙火燃风云迁。
玉玺暗藏道义偏,命运多舛因果连。深究解析悟真颜。
《鹧鸪天·赞解析》
周易精研妙义含,董凶孙背事非凡。金阙毁时天地黯,玉玺匿处世情阑。
思因果,叹循环,人心莫测是非难。解析深明真谛在,智慧光芒耀尘寰。
诠释:
《卜算子·赞解析》:这首词通过“周易蕴哲思”“董凶孙背传”等词句,描述了以周易哲学来解析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金阙焚时乱云翻,玉玺匿途偏”进一步展现了事件的波澜和人物的行为。“世事总无常,因果循环见”强调了命运和因果的规律,最后“智慧光无限”表达了对解析所带来智慧的赞美。
《浣溪沙·赞解析》:“周易哲思妙入玄”突出了周易哲学的玄妙之处,“董凶孙背史中篇”点明了事件在历史中的记载。“金阙火燃风云迁”和“玉玺暗藏道义偏”描述了事件的发展和其中的道义问题。“命运多舛因果连”和“深究解析悟真颜”则体现了对命运和因果的思考以及对解析的认可。
《鹧鸪天·赞解析》:“周易精研妙义含”表明了对周易哲学深入研究的意义,“董凶孙背事非凡”强调了事件的不平凡。“金阙毁时天地黯,玉玺匿处世情阑”描绘了事件带来的影响。“思因果,叹循环”体现了对因果循环的感慨,“人心莫测是非难”指出了人性和是非的复杂。最后“解析深明真谛在,智慧光芒耀尘寰”表达了对解析所揭示真理和智慧的赞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