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传输实验的成功,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其中最显着的成果,便是生态空港的建造。这项宏伟的工程,充分利用了短距离传输技术带来的便利,将地面上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近地轨道,极大地加速了空港的建设速度。
完整的传送门在地面建造完毕后,由星舰运载至预定的近地轨道,然后进行释放。
紧接着,一个个搭载了SEG斥力盾和动力系统的无人智控货运仓,满载着各种建筑材料、设备和生活物资,从地面上的传送门鱼贯而出,精准地出现在空港附近。
这些货运仓在斥力盾的保护下,能够抵御宇宙空间中微小陨石的撞击,而自身的动力系统则保证了它们能够按照预定轨道飞行,最终抵达指定位置。
(设定稿在评论区)
为了确保货运仓能够安全、平稳地运输到空港建筑区,华国还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星际工程兵,他们穿戴着先进的喷气装置,在太空中灵活地移动,引导和推动着货运仓前往目的地。
同样,美丽国也安排了经过机械改造的机仆也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它们本身就配备了喷气装置,能够在太空中自由穿梭,协助星际工程兵完成货运仓的运输任务。
甚至鸾鸟星舰上也临时装载了一个传送门,物资供给源源不绝的从地面传送到星舰上,真正做到了永不落地。
很快,时间来到2035年。
=====东半球 加蓬共和国|西半球 厄瓜多尔共和国 太空电梯地表基地建设区
历经两年的努力,太空电梯地表基地终于巍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宣告着人类迈入太空时代的伟大壮举。
巨大的太空电梯基座如同一个平放在地面的巨型车轮,充满了未来科技的震撼感。
基座的外环分布着七条主干道,如同车轮的辐条,从基座中心向外辐射,连接着七个分布在基地外环的太空电梯乘坐台,宛如通往天际的登天之梯。
每个乘坐台都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内部设施一应俱全,为即将踏上太空之旅的乘客提供舒适便捷的候机环境。为了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太空电梯地表基地还修建了港口和机场,确保海陆空交通的全面覆盖。
(设定稿在评论区。)
每个乘坐台都拥有四组独立运行的太空电梯,每组太空电梯的外形类似于宽敞的客机机舱,内部空间宽敞舒适,除去必要的机组人员外,还可以容纳25名乘客。这意味着,这座太空电梯基地在满负荷运作的情况下,一次可以将700人送往近地轨道的生态空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往返太空的效率。
(设定稿在评论区。这是小破球的设定。)
太空电梯才用了双模态发动机从地面基座启动,但为了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太空电梯舱内还配备了从雷鹰炮艇中逆推出来的缓冲力场发生器,能够有效抵消太空电梯在高速上升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确保乘客无需穿戴厚重的抗压服,就能享受舒适平稳的太空旅程。
认真说起来,其实这个太空电梯,更像是一个垂直运行的有轨专线列车。
(我本想用流浪地球的设定,后来算了一下,假设太空空港和小破球一样,在9万公里的高空,那么:普通楼房电梯的速度,90天+;以每秒100米,花费10.4天;音速上升,3天+;第一宇宙速度垂直上升,数个小时;电影中电梯上升的速度和歼20战斗机垂直爬升速度差不多,2马赫,至少得两天时间,算来算去,还是用双模态引擎+雷影炮艇的技术了。)
太空电梯基座的完工,标志着这项浩大工程迈入了全新阶段。
基座部分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从材料强度到能源系统,从安全性能到环境适应性,每一项指标都经过反复检验,确保其万无一失。现在,这座巍峨的巨型结构终于矗立在地球之上,即将迎来与太空空港的线缆对接。
作为地球上第一个即将完工的庞大建筑群(月球三座工业城市还在建设当中),太空电梯的建设进度一直备受瞩目。
此次线缆对接,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为这意味着,人类距离实现便捷的太空往返,又近了一大步。一旦线缆对接完成,将太空电梯舱连接到线缆上,这两座通天巨塔便能正式投入使用。
当然,这并不代表太空空港也已完工。一些重要的功能区域仍在紧张施工中。
比如,专为星舰提供停泊和维护的星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尚需一段时间才能竣工。与此同时,用于建造和维修星舰的制造厂也还在加紧建设,各种高精尖的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