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空梭的地月往返逐渐成为常态。华国各地人们也逐渐的适应了下来。每当听到划破苍穹的呼啸声,人们会抬头仰望,因为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人们再看向时不时穿梭在大气层中的飞行器时,满眼还是充满了羡慕。
当然,这并不是说华国放弃了运载火箭的发射。实际上,华国的运载火箭还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有序的升空着。毕竟我们还有个天宫在上面飘着的。而且,华国有着其他的打算。毕竟每次雷鹰炮艇都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间,搞得有些国家的神经绷的很紧。全球局势又紧张了起来,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局势,航天局和恸哭者协商后,决定减少直飞的次数,取而代之的是将已收集到的资源,安放在天宫,用空间站作为中转传输点,再发射航天飞机从空间站接收物资在返回地球。不仅能补给太空站,还能掩人耳目。
而驻扎在月球基地的众人也忙碌起来:806所的众人主要是和智库塞巴斯蒂安和技术军士昆塔继续印证着两个宇宙的历史。他们通常会在基地生活区的公共休息室里进行这项工作,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清晰地看到远方耸立的环形山脉以及泪之母号战斗驳船。
于此同时,所有人,包括院士们,都同步开始学习哥特语,虽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来自战锤的语言系统,但能到月球基地的都不是笨蛋,有些话不用说的那么明显。
只是整个学习过程有些让人抓狂。为了方便学习,基地的技术人员们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哥特语的发音和语法规则投射在半空中,形成一个个立体的教学模型。中文标注的读法再次出现,一帮人捧着学习资料卷着舌头痛苦地学习着,基地原本空旷的走廊里回荡着各种奇怪的音节,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张旭尧甚至把月考这种东西搞了出来,然后806的众人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降维打击:那帮院士的成绩和他们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中间连过度的成绩都没有。搞得教他们的凡人船员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你们简直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嗯?这话怎么这么耳熟。。。)
科研方面,在STC的帮助下,适合华国的科技推导在稳步进行着。在复制并解析了华国上传的资料后,STC很快便推导出了大量可行的科技方向。
STC安置室,庞大的STC矩阵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海量的数据流如同银河般在其间穿梭。华国的院士学者们围坐在全息投影平台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平台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符号,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奋笔疾书,努力将STC推演出的科技成果记载下来,并努力消化着,让其转化成为自己掌握的知识,自己掌握了,也就等于华国掌握了。
在院士们天马行空的提问下,STC在复制并解析了华国上传的资料后,很快便根据院士们的提问推导出了大量可行的科技方向。
比如在材料方面,材料学的院士第一个推导的,就是铬(ge四声,化学符号Cr)金属的采集以及再加工。(多少人读luo的,举个手)
铬金属,是现实宇宙发现的最坚硬的金属,没有之一。而且铬对于航天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铬金属在地球的地壳中的含量非常低,仅为0.01%,这意味着它的自然丰度并不高。事实上,地球上的铬资源仅为120亿吨。且其中70%的矿产资源位于斐语国。
而且,铬金属作为战略级稀土资源,各国管控非常严格。再加上华国的铬矿资源并不多,仅为全球总量的1%,这还不是精炼储备量。所以,华国需要大量进口铬铁矿来满足国内需求,且依存度接近100%,缺乏主动权。
但是,月球上的铬储备量,为450亿吨。再加上月球完全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这完全给了华国一个弯道超车的天赐良机。并且,恸哭者们已经修建了铬金属提炼厂,用来暂时替代精金原材料去修补舰船侧面被撕开的缺口。作为一艘战斗驳船,遨游星海才是它的归宿。
另外,能源方面,也对华国有很大的提升。
当能源领域的院士们激动地搓着手,迫不及待地向STC提出了关于能源方面的推导。STC矩阵蓝光大盛,海量的数据流如同银河决堤般倾泻而出,在全息投影平台上构建出复杂的模型和公式。先后推导出了可控热核聚变,冷核聚变以及重核聚变的相应过程。并且给出了缩小化的方式以及制作流程。相应的材料参数也一并给出。
院士们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颤抖着手,指着投影平台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数据,声音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这些公式和数据,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一般深奥,却又如同一把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这些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候选。其中热核聚变其实地球已经熟练掌握并广泛应用了,只是还没有做到完全可控以及小型化。至于冷核聚变甚至重核聚变,现在还处于概念阶段,有的只是一定的理论基础,且这种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有力的实验论证支持,一度让人觉得不存在冷核聚变这项技术。而如今,未来的钥匙唾手可得!
小主,
而且,可控热核聚变和冷核聚变都可以作为动力包的能源!这就解决了仿制动力甲的能源问题,乃至于南天门计划中的所有载具的动力问题!
没错,自从开始逆推恸哭者提供的动力甲后,华国便开始了对于动力甲仿制,当然,是阉割版本。现在最大的能源问题已经解决,而且关于动力甲的材料打造,铬金属完全可以胜任。
为什么要仿制动力甲?那是华国迈向星际时代,掌握自身命运的关键一步。
所有推导公式以及应用方式全部被加密传输到龙科院的数据库,超级计算机开始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力求将这些技术吃透,转化为华国自己的科技成果。 在有了完全的确认的试验结果后,这些珍贵的数据资料将被送往南天门工程部,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动力甲模型。
总而言之,只要有明确发展方向的科技方面,STC都给出了相应的成熟的推导方案。只要华国按部就班的进行理解,立项,验证,并将其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条科技线就算是点亮了。剩下的就是华国方面自身的消化融合,再在此基础上创新,点亮其分支科技。
但是,另一个科技树,却迟迟没有点亮。那就是基因工程方面。
基因工程,这个充满未知和希望的领域,像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人类才刚刚触碰到它的边缘。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分离出基因,如同在茫茫宇宙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星火。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基因的奥秘,试图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虽然近几十年,随着其他科技的发展,和基因工程相辅相成,并且揭示了人类相当一部分奥秘,但是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