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移风易俗,从来都是在百姓未有意识时悄然发生的。
不过短短几年功夫,竟然已有许多少年人无法理解外头的风俗。
“不许女子出门——这有什么道理?”下了学,便有少年人在饭桌上问爹娘,“这么多活,女子不出门,全叫男的干吗?这怎么干得过来,更何况娘不做工,光靠爹,咱家的日子哪里有如今这样好?”
“以前可没这么多活。”女子笑着夹菜说,“就是你爹,也时常没有活做,那时你可常常饿哭。”
少年人自然还记得那时候的事,饿肚子的感觉到死那天都不会忘,他只是过惯了如今的日子,实在不明白当年为何会过得那样苦。
“可爹还是爹,娘还是娘,难道我小时候娘身子弱?爹没如今的手艺?”
夫妻俩一起笑了:“那是如今厂子多,有手有脚就有活干,以前别说厂子,就是扫大街——这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哪里有专人干,还给你发钱?”
少年人痛骂:“这是浪费人力!”
男子看孩子钻牛角尖,忍着继续笑的念头说:“手艺是有的,你娘也勤快,可大家都没钱,谁肯花钱买桌椅板凳?不都是自己上山砍树,能自己做的便都自己做了,他们不买,你爹我怎么挣钱?”
“你娘就是勤快的能一天织十匹布,咱家没钱,怎么买线?没线哪来的布?就是浆洗衣服——各家妇人都做得的活,谁家肯花钱叫别人洗?”
少年人:“那、那还能卖小菜,做些馒头出去,不也能挣钱?”
夫妻俩实在憋不住了,一齐发出了快活的笑声:“那时小工哪个肯花这个钱?自家做的干饼啃两口也就是了,还花钱?是钱多了烧得慌?”
少年人被父母笑得有些恼羞成怒:“照你们说的,大家都不花钱,也都不挣钱,日子怎么过?都饿死了事吗?”
夫妻俩终于不笑了,两人眼中都流露出莫名悲戚:“是啊……最后不就是饿死了事?没活干,没钱挣,没饭吃没衣穿,否则戏文里怎么唱卖身葬父?连下葬钱都没了啊!只能自卖自身,给爹娘买了棺材,自个儿也有个能去的地,找个饭碗。”
平民百姓是不抵触为奴为婢的,因为他们随时都能落到做奴婢的境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