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们自然只能选后者了,一个人这么干是不孝,但周围人人都这么干的时候,那就寻常了,不必为了选坟的事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腹诽的同时也不由轻松。
如今人们花钱,大头其实还是修房、成婚、入土。
前两者的花销是不能避免的,但最后一样能省一笔也是好的。
尤其吏目们还一直宣扬火葬不是挫骨扬灰,而是尘归尘土归土,是人重回大地的仪式,土地滋养着人,人死后滋养土地,这是报恩。
虽然说这一套没能说服几个人,不过起码降低了穷人们的心理压力。
百姓固执的时候很固执,可一旦能得到好处,那灵活也是很灵活的,道德永远是随着实际情况转变的。
有些家中贫穷的子弟,将父母在群坟下葬,有亲戚指责的时候,哪怕自己不信,也要拿这话去堵嘴。
“尘归尘土归土!叔叔伯伯,倘若要我将爹爹土葬,哪里出来钱?!娃娃还小,托小学不收学费的福,家中还能糊口,要是拿钱去土葬,娃娃怎么养?书本都不买了吗?!笔也不买了?我穷一辈子,难道叫娃娃也穷一辈子?”
这话一出,长辈也不好说什么了。
孝顺父母是孝,但慈爱晚辈是慈。
人不能为私欲做事,可要是为父母,为子女,那就无可指摘,谁也说不出一句不好来,为了死去的老人叫小娃娃不读书?那就太过了。
不过此时,百姓们抛下了一切对新官府的不满,只剩下满腔崇慕和骄傲——巨船仿佛一座小山,下头垫着圆木,远远望过去,蔚为壮观,巨物崇拜是如今百姓的通病,他们知道枪炮厉害,可与小民无甚关系。
但巨船,则仿佛是人人共有的“财产”,明明他们也没有参与建造,但此物带给他们的信心却不是枪炮能比的。
“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人!”
“这船要怎么下海?”
“没见那边的力夫?足有上千个吧?怎么凑齐这么多人的?”
“这样的巨船,恐怕如今的蒸汽机也带不动,只能靠滚木和人力拖下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