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铁路!铁路!

此前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对铁轨的旁边土地资产和建筑用地资产进行国有化,减少了铁路公司的负债风险。

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下属公司进行进行市场化运营改造,全面学习德国铁路,法国国营铁路,日本铁路,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运营经验。

国家铁路公司总员工数量从12万猛增到18万,再次成为阿根廷雇工数量最大的国营公司,铁路公司在全国17个地方成立铁路局,对全国铁路进行管理,并成立了阿根廷铁路玻利维亚公司,负责玻利维亚铁路建设进行管理。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机场,布兰卡国际机场,圣马丁国际机场,拉普拉塔国际机场,科尔多瓦国际机场,罗萨里奥国际机场五大国际机场建设完成,相应的航空公司也开始组建完毕,国内长途交通网形成了空运为主,短途则有汽车。

全国性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也可能导致铁路客运需求进一步衰落,越来越多旅客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而货运需求却只增不减,特别是西部矿区的货运需求。

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直接导致了交通需求的急剧膨胀,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

阿根廷交通部希望促进阿根廷高速客运铁路发展,国会正式通过了《阿根廷高速铁路交通建设法案》。

阿根廷交通部特别强调了高速铁路运输在高效、安全、大运量方面的优势,认为其有望成为公众出行的重要方案,取代传统的蒸汽机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该法案促成连接布兰卡市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大城市的快速铁路的建设,以及科尔多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建设,中间连接圣马丁市和罗萨里奥市,长度720公里,但投资巨大。

这条高速铁路连接阿根廷最重要的四个大城市,连接了中部地区的最大经济走廊,只要投资到位,确实想象力巨大。

铁路公司提出发展平均运营时速为145公里每小时的高速铁路,目前已经进行论证阶段,经过圣赫塞的改造后,提高到160公里,远景发展180公里高速铁路,将低于160公里的铁路认定为普速铁路。

不过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这对于阿根廷来说困难重重,最好能和日本或者法国达成合作,不过以法兰西人的傲慢,有可能被高价宰客,而日本新干线目前还在论证阶段,正是需要投资的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根廷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中赚到了不下于10亿美金,最赚的像本田公司,丰田汽车,东芝公司,索尼公司,富士公司,东丽公司,三菱重工等。

目前正在慢慢抛售一部分大公司股份,把资金转到美利坚或者阿根廷,换成工业设备,并把盈利套现的资金重新投入到一批中小型公司上。

日本战后财团慢慢形成,以红杉公司的实力,要收割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了,资金回流到美利坚,也是迫不得已。

布布高速铁路主要是线路选择问题,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第二大城市马德普拉塔市认为应该发展沿海铁路线,但中部城市坦迪尔市和奥拉里瓦亚则认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希望从中间经过。

未来高速铁路客运连接阿根廷国内的主要大城市,方便居民出行,只要阿根廷人口达到1亿以上,主干线就是非常划算。

国家铁路公司进军机车制造生产,从加拿大庞巴迪,联邦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机车厂,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五家公司进口生产设备和技术,成立了布兰卡机车制造公司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机车制造公司。

为了让内燃机车研制速度加快,交通部旗下的阿根廷国家铁路局成立了布兰卡铁路设备研究所,布宜诺斯艾利斯铁路设备研究所,拉潘帕科学技术大学,布兰卡工学院,拉潘帕理工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理工大学,阿根廷国家技术大学,阿根廷理工大学,阿根廷工业大学,阿根廷电子科技大学参与项目。

布兰卡机车制造公司成立后,先引进科恩财团2000万美金投资,占股55%,由新科恩重工控股,先后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三家公司建立合作,技术引进和设备引进,目前已经有职工2700多人,其中研发技术人员800多人,与布兰卡铁路设备研究所一起办公,正在开发第一款新内燃机火车头。

布宜诺斯艾利斯机车设备制造公司则与法国阿尔斯通,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公司建立合作,由阿根廷国家铁路完全控制,引进了迪特利亚机械设备公司,雷顿军工两家公司作为合作商。

其中捷克斯洛伐克太脱拉公司曾与新科恩重工曾建立初步合作,引进设备生产载重卡车,但因为价格过高,最终选择了奥地利的斯太尔卡车公司,如今双方非常快的达成合作。

捷克斯洛伐克经过两次五年计划的高速增长后,目前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滞后,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阿根廷的橄榄枝抛过来,显然对发展经济,进口粮食和轻工业品非常有利。

二战后东欧地区照搬苏联模式,除了南部的南斯拉夫,大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苏联已经形成了新的帝国主义。

为了达成更深层的经济合作,阿根廷派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商业代表团,希望从布拉格引进更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捷克的各种工业设备是优质的替代品,只要不是涉足到社会制度方面,苏联人还是没有太大意愿介入到这场经济活动中,何况如今阿根廷大使在柏林和莫斯科都混的非常好,廉价的捷克工业设备和生产技术对阿根廷意义重大。

捷克战后血腥驱逐了数百万居住于苏台德地区的德裔人口,目前与欧洲关系不是太好,对于阿根廷的合作也非常热切。

阿根廷工业化道路还在继续,如捷克最大的工业集团斯柯达公司,就先后与迪特利亚,雷顿军工,菲利普工业等公司达成了合作。

阿根廷迪特利亚公司拉普拉塔卡车制造厂引进太脱拉技术,准备与新科恩重工开展竞争,目前阿根廷卡车需求量巨大,所以很多公司也想分一杯羹,销售最多的还是新科恩重工。

迪特利亚工业公司获得科恩内阁扶持,目前发展很快,与三家大型国营银行达成合作,得到了5笔大型贷款,目前是阿根廷国内重要的工业集团。

由五家合作外国公司帮助设计,供应全套设备,吸收技术的同时,研发生产属于阿根廷的内燃机火车头,并改造重载铁路,让阿根廷可以通过铁路运输更多的矿石和煤炭。

随着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勘探开采的石油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天然气能源公司也从天然气进军石油开采,国内逐渐形成南方石油和阿根廷国家石油,国家天然气能源,三超多强的局面,,南方石油为了开采更多石油已经在沿海地区进行海底石油勘探。

三家公司建立的加油站数量也越来越多,汽车销量和摩托车销量增加很快。

根据阿根廷工业部发展计划,不管是汽车工业还是摩托车工业,都在往节能省油方面发展,要不是工业技术水平达不到,圣赫塞还想发展电动汽车。

虽然大概率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但这就是未来。

石油危机这样的大趋势是不会有太大改变,哪怕阿根廷开采再多石油,也要发展节能型汽车和摩托车。

小主,

阿根廷摩托车工业的重要技术来源就是日本本田公司和意大利。

如今阿根廷摩托车产量达到了95万辆,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布兰卡市是阿根廷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年产量60万辆,摩托车相关工业产值有2亿美金。

除了雷顿摩托,菲利普摩托,雄鹰摩托车,扎内拉摩托大型摩托车公司外,中小型摩托车厂的数量大大增加。

阿根廷从意大利,奥地利,捷克等国家引进了250,125型号,并进行了改良和优化。

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众多摩托车车厂都致力于生产廉价代步车,供应市场,本土摩托车制造商先后开发出性能出色而价格便宜的摩托车。

摩托车的单价和利润都有降低,如一款小排量摩托车市场价仅为200美金,大排量也不过400美金,但利润仍然可观。

随着阿根廷经济环境的好转,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选择购买汽车,而不是摩托车,不过摩托车市场还是在扩大,因为穷人太多,在农村拥有一辆摩托车仍然是非常不容易,而三轮摩托车的作用也很大。

自行车市场也在扩大,价格便宜,质量好的自行车销售数据也非常好,本土的廉价钢材和化学橡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自行车厂数量增加了很多。

像布兰卡市,自行车销量就非常高,地势平坦,上下班骑自行车也十分方便,交通部门还专门规划了自行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