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我与我,周旋久14

这话说的没错,朱明的确是历史中读书最多的朝代,可读书人做了什么?什么都没有,除了空谈心性,屁都不是。

侯恂还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他妈的呸,一群啃圣贤书二百年的酸儒。

忠孝节义有什么变化吗?忠孝节义能变化吗?

有,他们更无耻了,他们说谁忠孝节义,谁就是忠孝节义,忠孝节义变成了工具,皇帝好赖都是他们说了算。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一看诗词歌赋大行的唐宋,我们可以很简单得出结论,大明朝的士子除了会做八股文,屁都不会,除了咀嚼祖宗的唾沫,什么成果都没有。

读书没错,读书的方法错了。

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各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不同,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朝廷人才需求,更指导文化传承。

隋文帝一开始仅有策问,唐朝考试科目很多,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唐宋科举内容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到大明朝,只有经义一门。

且大明朝只设进士一科,读书选官,不看文章、不看诗词歌赋、不看实务能力,比的是谁更虚伪,考的是媚上辱下的官之道。

大明朝的官,专研一辈子经义,一点实学都不懂,官员到地方不懂方言、不懂水利、不懂农学、不懂工商、不懂账本、不懂明律。

他们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媚上做官。

大明朝全是这样的官,国家能不破败吗?

科举诞生一千年了,大明科举不升反降,是历史的倒退,选出来的人,大半是头猪,完全不懂什么叫治民。

本侯总督军政第三件事,开恩科!

陛下有旨,今年秋季九月初开恩科,经义、律法、工商、天文、算术、冶炼、航海、农学、兵科、水利。

恩十科,只要识字,任何人都可报名,府、省、京三阶考试,最多报三项,取天下之才,铸造新的煌煌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