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门菌的毒性质粒中存在一个含毒力基因的区域,该毒力区域内的基因功能包括抵抗血清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免疫抑制、细胞内生存和生长以及刺激脾脏肿大。
沙门菌染色体上的毒力基因对加强与质粒相关的毒力表达是必需的,在染色体上至少有9个侵袭位点和其他许多基因均与本菌的侵袭力有关。如CT样肠毒素的染色体基因、细胞毒素基因、LPS基因、鞭毛基因以及转铁蛋白基因和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床症状】
1.猪
又称猪副伤寒(paratyphus swine)。
其主要病原有猪霜乱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孔成道夫变型、猪伤寒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沃尔达格森变型、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海德堡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
其中,宿主适应性猪霍乱沙门菌几乎只能从病猪中分离到,它是猪沙门菌病的主要病原,常导致5月龄以内断乳仔猪的败血症;非宿主适应性鼠伤寒沙门菌多导致刚断乳至4月龄猪的小肠结肠炎。
潜伏期一般由2d到数周不等。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猪霍乱沙门菌病:
败血症型沙门菌病通常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常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断乳仔猪中,也见于哺乳仔猪、育肥猪和出栏猪。临床症状最初为全身性败血症,后期则局限于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
①急性(败血型):
体温突然升高(41~42℃),精神不振,不食。
后期间有腹泻,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
有时出现临床症状后24b内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d。病死率很高。
②亚急性和慢性:
最多见,与肠型猪瘟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病猪体温升高(40.5~41.5℃),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
少数发生角膜浑浊,严重者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腐蚀。
病猪食欲不振,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
部分病猪在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
病情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亡。有时病猪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状似恢复,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行复发。
(2)鼠伤寒沙门菌病:
鼠沙门菌导致的小肠结肠炎,开始时的症状为水样黄色腹泻,初期无血液和黏液,数天内可波及全栏仔猪。
第一次腹泻持续3~7d,但腹泻常复发2~3次,病程长达几周,粪便中可见散在的少量出血。
(3)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病:
猪霍乱沙门菌并非慢性腹泻和具有典型干酪样坏死病变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海德堡沙门菌也与断乳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没有必然联系。都柏林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几乎不引起化脓性脑炎导致的神经症状。
2.牛
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或纽波特沙门菌所致。
成年牛常以高热(40~41℃)、昏迷、食欲废绝、脉搏频数、呼吸困难开始,体力迅速衰竭。
大多于发病后12~24h,粪便中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腹泻。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絮片,间杂有黏膜。
腹泻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较正常略高。
病牛可于发病后24h内死亡,多数则于1~5d内死亡。
病期延长者可见迅速脱水和消瘦,眼窝下陷,黏膜(尤其是眼结膜)充血和发黄。病牛腹痛剧烈,常用后肢蹬踢腹部。
妊娠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发现病原菌。
某些病例可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