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都是故事

蝶舞把车沿着湖边开进庄园,一直到庄园里的一座雅舍前停下。

“师兄,这里就是了,请下车,随我来吧!”

蝶舞打开车门,先一步下了车,等着张舒俊也下车以后,抬手一指这间坐落于湖边,轩敞端庄的雅舍。

小主,

雅舍的前方,临着湖畔,有一座歇山顶飞檐四角凉亭。

凉亭前的湖面上,有一尊突兀耸立的奇石,奇石下蹲伏着三两枚略小的,浅灰黄色的石头,特别的突出了那方奇石的卓尔不群。

方石堆砌的湖岸上,也零星的有奇石堆叠,犹如天边的层云,与那湖面上倒映的天边流云,倒是相映成趣。

恰好,这凉亭上挂着一幅横额,上面写的就是“揽云亭”三个大字。倒是好气魄,好名字!

揽云亭后,是一道石汀。

踩着石汀往里走,过一道小石拱桥,就是一座竹篱围出来的小院,小院里花木竞秀,在花树的掩映下,是一座单层的建筑。

和院墙同样的,这座建筑也是用楠竹为墙,屋顶覆蓬茅为瓦,倒颇有达人隐逸之风。

进得屋来,光线透过四面轩窗,屋子里倒是明亮。

里面的空间,由楠竹屏风隔断出了一个个小空间,每个空间里,都有茶席软垫。

每个隔间的茶几上,都摆设的有各色茶具。

一位宽衣广袖头挽发簪的琴师,正襟跽坐于琴案后,纤柔的手指左手如凤展翅,右手如凤摇头,轻盈的拂过琴弦,正演奏一曲名曲:《玉妃引》

《玉妃引》,又名《梅花三弄》、《梅花引》、《梅花曲》,传至今日已有近一千八百年。

关于此曲的由来,还颇有一段轶史嘉话。史传此曲乃是千年前江城尚为州治时,时任江州刺史、都督十郡的桓公——桓伊桓子野所做。

桓伊大将军风姿潇洒、文武兼善,更善音律,当时的帝王都称赞他:“尽一时之妙,乃江左第一,真堪称王!”所以也有人尊称他桓野王。

桓野王尤其擅长吹笛,世人皆称其为“笛圣”。

当时有书圣王右军之子,也是一时名士的王徽之王子猷,素闻桓大将军善音律,可惜素未谋面,不得相识。

一日王子猷自山阴赴京,泊舟于清溪之上,正百无聊赖,恰好遇到桓野王出京公干。

有同行的人,马上认出来了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刺史大侯爷、笛圣桓伊桓子野,就告诉了舟中的王子猷。

王子猷就吩咐人去请人对这位威名赫赫的桓野王说:“素来听人传闻您善吹笛,请为我演奏一曲。”

而当时已经身居高位的桓野王,不仅不恼怒,反而立刻翻身下马,坐在胡床(也就是马扎)上,为王子猷吹奏了三调笛曲,吹奏完以后,主客二人各自分散,一人驱马一撑船,而没有说一句话。

那一曲三调的曲子,就是这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

张舒俊素来好慕高古、爱弄文辞,此时听到这悠悠琴韵,顿时停住了脚步,闭上眼,凝神静气的欣赏起来。

蝶舞眼中溢出一种“果然如此”的眼神,也停下了步子,默默的倾听这婉转清亮的琴声。

琴师一曲弄罢,张舒俊轻轻的鼓了几下掌,对这位琴师点头致意之后,才又随着蝶舞向里走去。

到了最内侧临窗的隔间,蝶舞和张舒俊对坐在茶几两侧,有茶艺师随后进来,给二人送上了翠竹编的手捧暖炉,接着又冲好了茶,然后又悄无声息的离开。

蝶舞摘下头上的兔耳小绒帽,解开围巾,搓搓手,捧着暖炉放到怀里,开口微笑着对张舒俊问道:“怎么样?这里是不是正合师兄的心意?”

张舒俊也捧起暖炉,里面温热的炭火驱散了缠绕周身的寒气,让人倍感舒适。

“果然清幽雅致,是个好地方,蝶舞师妹费心了。”

蝶舞略带得意的一笑:“当然,虽然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之前师兄在群里的发言,我可是都看过的,自然知道师兄的喜好,特意选的这家雅舍。”

“师妹真是兰心蕙质!”张舒俊赞叹了一句。

两人各饮了一盏热茶,又闲聊了几句,张舒俊终于问出了面前最紧要的问题——但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蝶舞抱着暖炉,看了一眼张舒俊,压低了一点声音,慢慢的把事情的缘由,对他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