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高脚凳上,戴上耳机,对着悬挂的电容麦克风调整了一下位置。

在控制室里,沈晴和徐耀文透过大片玻璃注视着杨鸣。

沈晴坐在调音台前,熟练地调整着各种旋钮和推子。

她的手指在NeveVXS72声道调音台上灵活地舞动,精准地设置着每个通道的音量、均衡和压缩参数。

“给我加点中频,大概3kHz左右,”沈晴对身旁的徐耀文说,“我要让杨鸣的人声更加突出一些。”

徐耀文这些年跟在沈晴身边,对这些自然不太陌生,点了点头,迅速在Waves插件上做出调整。

沈晴又转向另一台设备,那是一台UniversalAudioApollo接口。

她快速设置了录音的采样率和位深度,确保能捕捉到最佳的音频质量。

“录音准备好了吗?”杨鸣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

沈晴按下通话按钮:“准备就绪。我们先做一个电平测试,你弹几个和弦。”

杨鸣轻轻拨动琴弦,悦耳的声音通过高端的NeumannU87麦克风传入控制室。

沈晴仔细聆听着,同时观察着电平表的跳动。

“好的,音量刚刚好,”沈晴说,“我们现在开始正式录音。你随时可以开始了。”

徐耀文站在沈晴身后,看着她娴熟的操作,不禁暗自点头。

虽然对杨鸣的创作方式有所怀疑,但沈晴对音乐制作的专业程度却是毋庸置疑的。

杨鸣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旋律随即在录音棚内响起。

当他的声音透过音响设备传入控制室时,沈晴原本专注于调音台的目光突然凝固了。

她的手指停在半空中,忘记了正在调整的参数。

“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

“我听见远方下课钟声响起……”

“可是我没有听见你的声音……”

杨鸣温柔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仿佛一股暖流,瞬间充满了整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