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明栓非常高兴,沈明珠提议:“这样,堂哥,这杯酒,我们一起干了。”
说着,沈明珠拿着酒杯,和沈明栓碰了杯,干了杯中的果酒。
“那好,一起干了。”沈明栓见沈明珠这么豪爽,一口就将杯中的白酒干了个底朝天。
干了杯中酒,沈明栓不好意思地说:“那堂妹,我先去其他桌敬酒了。”
“好,堂兄你去吧!”
沈明珠看着身穿细布棉衣的沈明栓,又环视一周那些正在吃喝的沈家人,心里很是开心。
这些年,她各个产业都发展得越来越好,沈家村的蜡烛加工厂、肥皂加工厂、茶山、药山、以及养殖场,和盐泉那边的码头,都发展得很好。
这一切,都有村长一家,包括村长的三个儿子和她外公一家的功劳。
沈家村的这些族人也不错,他们做事比较认真,现在大多在沈明珠的这些产业里做事,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
如今整个沈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人,有了固定工作,每个月都按时获得月银,表现得好的人,每个季度可以获得优秀员工的奖励,每年年底还可以获得丰厚的年底奖金。
所以,现在整个沈家村的人都失去了往日的颓废,个个都红光满面,走起路来,腰杆都挺得老直。
变化最大的当属村长家,村长家从前只是比普通村民稍稍好一点点。
那时候的村长家依旧吃不饱饭,穿不暖衣。
如今的村长家,村长的三个儿子都盖了大大的青砖大瓦房,家里的孩子吃穿不愁,家里的几个媳妇更是穿金戴银。
这可羡煞了其他村的村长。
其他几个村的村长经常感叹,为什么他们村就没有一户像沈如海家这样,考上状元,在京城做大官,还带领全族,全村,甚至全县发展的人家?
沈家村的村长每次出去开会,不仅镇长对他礼遇有加,就连县里的师爷,知县大人都对他态度友好。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沈明珠一家给他们带来的。
所以,沈明珠她们回来,整个沈家村都欢天喜地,开心得不得了。
沈明珠刚送走过来敬酒的沈明栓,一个十几岁的青年走了过来。
沈明珠看着眼前这个十六岁青涩的青少年,很快想到了这个少年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