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掺种

然而,如今人们对粮食极为珍视,村庄里的种子更是由专人严密看管。林木子连续观察数天,始终未能觅得良机下手。想要将自己备好的种子混入其中已无可能。

但林木子并未气馁,很快便想出另一妙法:待村民们将所有种子种下后,她便可在夜晚无人时,悄悄浇灌些稀释后的灵泉水。

此计虽行之有效,但工作量巨大,远不及直接更换种子那般便捷。尽管如此,这已是林木子当下能够触及这些种子的唯一时机。

值得庆幸的是,向阳村的耕地相对较为集中,这对于林木子来说是一个便利之处,使得他在后续的操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在村庄中难免存在一些零星分布于其他位置的土地,但林木子并不打算对其进行干预。

毕竟,如果每个角落的农作物生长状况都过于良好,那么向阳村将会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只要确保这一整片土地的作物长势喜人,林木子预计村里的领导必定会留下一部分种子作为来年的种植之需,如此一来,粮食产量必然会有所提升。

若非村民们长期以来对林木子关怀备至、亲如一家,他也不会不辞辛劳地投身于此。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遵循着“真心换真心”、“真诚换真诚”的原则,这一点将永不改变。

随着村里的播种工作圆满结束,林木子特意挑选了一天,并在夜幕降临之际,静悄悄地来到田间地头,使用经过稀释的灵泉水仔细地浇灌这片土地。待任务完成之后,他便悄然离去,深藏功名,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从城里来的这批知青恰巧赶上了这次播种的时期,因此这几天他们也累得够呛。听说有两位女知青在地里直接嚎啕大哭,哭喊着想要回家。

男知青们想必情况也不太好。但是,尽管非常辛苦,大家并没有太多怨言。毕竟他们都知道,现在的农村生活就是这么艰苦,而当初选择当知青并下乡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是啊,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虽然说是为了支持农村建设而下乡的,但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突然之间体力消耗大幅度增加,肯定会有些受不了。

林木子记得很清楚,那天她和林奇背着一篓的猪草从山上下来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那几个知青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和沮丧,汗水湿透了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显得狼狈不堪。

林奇还好奇地走过去问他们怎么了,可能是真的累惨了,其中一个知青苦笑着告诉他,他们实在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劳作。

过了几天,林木子偶然间听到他们去找了村长,至于最后到底换了什么样的工作,她也只是听了一耳朵,现在早就记不清了。总之,他们干的活明显没有之前么累了,但是自然而然的工分肯定也没有那么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的老人们渐渐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村子中心的那片庄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异常繁茂。

一眼望去,那里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与周围的农田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庄稼不仅数量众多,密度比别处大得多,而且每一株都长得格外茁壮,仿佛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

这让村里的老人们感到十分困惑,他们都是种地的行家,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然而,他们绞尽脑汁,始终找不到答案。

这个奇特的现象让那些视粮食如生命的村民们整天忧心忡忡,仿佛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沉重。他们时刻在庄稼地里打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他们甚至请来了村里最有经验的老农,希望这位老人能够凭借他多年的种地经验,解开这个谜团。然而,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老农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最近村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事,而且还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有些说法甚至带着迷信色彩。比如有人说这是因为向阳村的村祠保佑,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人说这是祖先显灵的结果。

总之,凡是解释不通的事,都可以归结为祖宗庇佑。当然这都是村民们自己私下讨论的,这会虽然没有后面那十年那么严,但是现在破四旧的思想也存在,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常见。

虽然这件事无法用科学解释清楚,但向阳村确实因此受益不少。于是,村长和大队长商量后决定组织村民召开一次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尽管这些知青们刚来不久,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集体地里的农作物生长情况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当他们得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时,马上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毕竟,土地和庄稼是农民的根本,也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想向外界透露这个秘密,恐怕也没人会相信。

这种现象实在太离奇了,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畴,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今,向阳村的大人们如临大敌般,整天提心吊胆地守护着这片诡异的庄稼地,一个个紧张得不行,恨不能全天24小时蹲守在这里。

不仅如此,就连家中的小孩也遭了殃,受到了严格的告诫:绝不允许接近这片庄稼地!这可把村里的孩子们给憋坏了,以前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