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果断站队

大明锦衣 逐日武士 1075 字 2个月前

孙县令不觉得牢头有胆子对他动手,斜眼看了一下浑身颤抖的牢头没有出声。而刘昊嘉同样坐在那里没有发话,整个牢房里寂静的像是没有人一样!

不知过了多久,牢头终于抬起头来,脸上全是疯狂之色,声音嘶哑的说道:“侯爷,小人做得到!”

这话一出孙县令顿时大惊失色!他用手指着牢头说道:“你,你,你,……”

刘昊嘉闻言则笑了!他打掉孙县令是手说道:“他能够答应本候的要求并不奇怪,这其中的道理你想想就明白了!”

孙县令这时候终于反应过来,他只是一个停职代参的县令,就算身后有人也改变不了他现在就是砧板上的肉这个事实!而刘昊嘉的封地就在天津,和他们这些流转的官可不一样,三年就没影子了!可是刘昊嘉他是要在这里待上一辈子的,若是想报复牢头,他有一万种办法把牢头全家玩死!

而且就算是牢头真的把他杀掉了,他身后的人也只会把这笔账记在刘昊嘉的头上,没有人会费尽周章的去难为一个牢头!杀人之后追击凶手也就罢了,谁会难为一把刀呢?

想通了这个道理,孙县令突然的向后靠在墙上,全然不顾裹着的被子已经散开,一副心丧欲死的样子!

刘昊嘉这时笑笑说道:“怎么样,孙大人是不是可以考虑告诉本候真正的答案了?”

孙县令闻言缓缓的坐直身体,恶狠狠的瞪了一眼牢头,然后犹豫再三才赌气般的说道:“你猜对了,就是主宰会的人!据说我的调令是社首亲自安排的,至于社首是谁我也不知道!”

刘昊嘉点点头说道:“现在主宰会的社首是谁本侯也不知道!不过不着急,早晚有抓住他的时候!现在还是要多谢孙大人指点迷津!”

刘昊嘉站起身来想要离开,不过他看到孙县令依旧恶狠狠的瞪着牢头,而牢头时不时偷眼看向自己,一脸哀求的样子,刘昊嘉就停住脚步说道:“孙县令,牢头在今晚的事情当中并没什么错处,所以孙大人不妨就当做今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想来牢头也能约束好手下人不会乱说!要不然的话,本候想要在大明找一家人虽然有些困难,但并不是做不到!”

听到这话牢头如释重负,当即跪下来连连叩首!而孙县令也是知道这是刘昊嘉警告自己日后不要找牢头的麻烦,不然就会报复到自家人身上!所以他苦笑着说道:“本候放心,勋贵就算是出了大牢也不过是另换一个大牢,未必有能力报复他了!”

刘昊嘉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转身离开,牢头紧跟着他出了牢门。随后牢头锁上牢门后看都没看孙县令一眼就跟着刘昊嘉走出去,一直走到了大门哪里。

刘昊嘉看见大门就挥挥手,他身后的锦衣卫立刻从腰间摸出一卷儿东西塞到牢头手中。牢头拧开一看,原来是联盛银行五张二十两的银票!

牢头知道这是打赏给自己今天果断站队的赏赐,所以他也没有客气,只是跪下给刘昊嘉磕了个头说道:“日后侯爷若是有什么吩咐,直接差人来说一声便可,小人一定效犬马之劳!”

刘昊嘉本来对他没什么期望,毕竟只是一个牢头而已,就随口说道:“好的,不过本候倒是希望永远也用不上你才好!”

捕捞这牢头却说道:“侯爷,这世上多有不见棺材不落泪者,到时候也许小人就有用了!”

听到这话刘昊嘉心中惊讶,不由得回头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然后缓缓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倒是个有智慧的!你叫什么名字?”

牢头神色肃然的说道:“小人姓何,贱名利水!而且小人哪里有什么智慧,只是活得久了,见得多了而已!”

刘昊嘉点点头说道:“你既然抓住机会了,那就给你个机会!明天本候会差人给你送一千两银子来!一年之内,本候要你掌握饷银上下,无论谁说话都不如你好用才行!做成了,本侯许你一场富贵!做不成嘛,这银子一分不少给本候还回来!”

何利水闻言喜不自胜,激动的脸色潮红连连叩首!刘昊嘉没有再多说,直接骑马往回走。上路之后他身边的锦衣卫说道:“二少爷,这种人也有值得收拢的必要吗?在属下的印象当中,这种人最是见利忘义,不堪大用!”

刘昊嘉随口说道:“下一步闲棋罢了!如果是有用正好,没用最多也就是损失一些银子!”

随后刘昊嘉想了想说道:“明日你跑一趟京师,让京师里的人都精神起来,朝廷里面有什么动向,要用最快的速度报过来!还有,对主宰会的追查不要松懈了!”

几天后刘昊嘉的奏本传到京师,在朝廷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武侯居然抓捕当地的县令,这是坏了规矩了!所以所有的朝中官员都一致要求严惩刘昊嘉!

可是就在百官们就在商议给刘昊嘉定什么罪名的时候,近来不怎么发话的万历帝却突然发飙了!对他指着几个大臣大声说道:“一个刚到任的县令就接连犯案,涉及脏银几万两!这种人你们不赶紧抓回来弄死,还在这里讨论如何处置抓人的人!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心里彻底糊涂了!”

立刻有官员辩解说道:“县令若是有有错有,武宁候也应该上报朝廷,由朝廷来抓捕,哪里有武官抓捕文官的道理!”

结果又被万历帝一顿大骂,理由就是你在人家封地里搞三搞四的,没直接杀了他就算是给你们这些面子了,你们还想怎么样?而且锦衣卫本身就有抓捕犯罪官员的权利,武宁候更是锦衣卫的千户,所以这人抓的没错!

文官们没想到万历帝的态度是如此的强硬,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再加上勋贵们一起发力,文官们也只是面子受损,而且他们也发现孙县令到任是时间不对,觉得里面另有隐情,不宜追究,这件事情才算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