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群臣们听到姒廑的话,也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一些大臣们认为姒廑的谦逊值得赞赏,但也有一些大臣认为他过于胆小,缺乏担当。
“廑公子如此谦逊,实乃美德。但国家需要一位有决断力的君主,廑公子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历练。”一位大臣说道。
“孔甲公子年长且有先王血脉,或许是更为合适的人选。”另一位大臣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然而,姒扃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吾意已决,立姒廑为新王。吾相信他的能力和品德,他定能不负众望。”
姒廑见父亲如此坚决,心中十分无奈。他再次行礼道:“父王,儿臣恳请父王收回成命。儿臣实在不敢当此重任。”
姒扃看着儿子,微微叹了口气。
“廑儿,你不必再推辞。吾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你要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了夏朝的未来,为了百姓的福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群臣们数次请立姒廑为新王。
他们纷纷向姒扃进言,阐述立姒廑为新王的好处。
“大王,廑公子虽然年轻,但他勤奋好学,有上进心。在众臣的辅佐下,他一定能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君主。”一位大臣说道。
“是啊,大王。廑公子为人谦逊,尊重长辈,深得百姓的爱戴。他若为新王,定能团结群臣,带领夏朝走向繁荣。”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在群臣的劝说下,姒廑心中开始动摇。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一味地推辞,否则会辜负父亲和群臣的期望。
“父王,既然群臣们如此信任儿臣,儿臣愿意接受这新王之位。但儿臣恳请父王和各位大臣,在儿臣有不足之处时,能够给予儿臣指导和帮助。”
姒廑终于下定决心,接受了新王之位。
姒扃看着儿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吾儿终于长大了。吾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姒扃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把姒廑叫到身边,嘱咐他要好好治理国家,关爱百姓。
“廑儿,吾将夏朝的未来托付给你。你要牢记为君之道,勤勉政事,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切不可骄傲自满,要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姒扃的声音微弱但却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