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世人都在意名利

狸奴怨 魇囹 1032 字 2个月前

只是李令月却仿若未闻李治后面的懊悔,她那小小的身躯站得笔直,粉嫩的脸蛋上满是认真与坚定。只见她抬起头,目光毫不躲闪地直视着李治,直接说道:“父皇,世人都在意名利,有权的人在意民声,有钱的人更是在意民声。”

此刻的她,心中充满了勇气,小手不自觉地攥紧成小小的拳头。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想法。

李令月的呼吸微微急促,小胸脯一起一伏,显示出她内心的紧张与激动。她全然不顾自己年幼的模样与这重大的话题之间的反差,一心只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此时的勤政殿内,烛光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的字画仿佛也在静静地聆听着这稚嫩却又深刻的话语。殿外,虫鸣声此起彼伏,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李令月看着自己的便宜爹,见他神色间有些犹豫,便深吸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如果父皇命工部的人建一座功绩碑,每一个捐了多少钱,就排名刻在碑上。大臣在意民声,定会相互攀比,谁也不想落于人后;商人想要民声,为了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必然也会慷慨解囊。”

她边说边小步向前,眼神坚定无比,小脸因激动而泛着红晕。那明亮的眼眸中满是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事情成功的景象。

此时的李令月,双手不自觉地比划着,努力让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更加清晰。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在这安静的勤政殿内回响。

而李治则微微眯起眼睛,认真地倾听着女儿的话语,脸上的犹豫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思。

殿内,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这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柔和。殿外,月色如水,洒在宫墙之上,宛如一层银纱。

李治听完女儿的话,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背着手,在殿中缓缓踱步,眉头紧锁,目光深邃而凝重。

此时的他,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这个办法的可行度。按照女儿的想法,那些大臣们为了名声和攀比,极有可能会乖乖捐款。如此一来,便能筹得钱款用于赈灾,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李治的脸上时而浮现出一丝疑虑,时而又闪过一抹坚定。他深知自己作为明君,肩头扛着的是天下苍生的福祉,只要是有利于民生之事,无论多么艰难,他都愿意去尝试。

殿内一片静谧,唯有李治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堂中回响。烛光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格外高大而威严。

窗外,夜空中繁星闪烁,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丝丝凉意。李治站在窗前,望着那浩瀚的星空,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

第二天,阳光透过重重宫阙,洒在金銮殿上。李治身着华丽的龙袍,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登上朝堂。

当他在龙椅上坐定,威严的目光扫过殿下群臣,直接就命令工部的人建造功绩碑。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有几位大臣急忙出列,拱手进谏,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李治脸色一沉,眉宇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他挺直脊梁,双手紧紧握住龙椅的扶手,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此事关乎民生,朕定要为之!”

尽管有人反对,李治仍是撑着帝王威仪,毫无退缩之意。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仿佛在告诉众人,为了百姓,他绝不会轻易动摇。

此时的朝堂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则忧心忡忡地望着李治。而李治则高高在上,身姿挺拔如松,散发着不可抗拒的威严。

殿外,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紧张的局势而忐忑不安。

果然,功绩碑的作用一经显现,那些个先前在朝堂上哭穷的大臣,此时一个个都像是被戳中了要害,脸上露出纠结又无奈的神情。

他们在自家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有的大臣对着管家唉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若不捐,陛下那儿不好交代,若捐多了,又实在肉疼啊!”有的则坐在书房,手扶额头,苦思冥想:“到底要捐多少,才能既不显得寒碜,又不至于被其他大臣比下去,这个度可太难衡量了!”

在朝堂上相遇时,他们表面上相互寒暄,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对方,暗自揣测着对方的心思。一个个看似笑容满面,实则心怀鬼胎。

而这几日的京城,气氛也变得格外诡异。大臣们的府邸紧闭,府中的下人们也都小心翼翼,不敢大声喧哗。天空中乌云密布,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仿佛也在预示着这场捐款风波的复杂性。

最后,当钱款被一一清点统计出来,那数目着实很是可人。负责此事的官员看着账册,脸上满是惊喜与欣慰。

其中的大头果然还是长安城里各大商铺的捐款。长安街头,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李记钱庄的掌柜李老板,亲自带着装满白银的箱子来到捐赠处。他一身锦衣华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大声说道:“我李记钱庄,捐款四十万两白银,愿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那声音洪亮,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周记粮铺的周老板也不甘示弱,他带着伙计们,抬着一箱箱白银,气喘吁吁地赶来,高声喊道:“周记粮铺,捐款三十万两白银,只盼凉州百姓能早日度过难关!”

此时的捐赠处,热闹非凡。阳光洒在堆积如山的银箱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周围的百姓们鼓掌欢呼,对这些慷慨解囊的商家充满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