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便宜当然留给自己人

霍翰文自己不说,顾诚都要忘了他来内地干什么的了,现在被他自己提起来,顾诚还怪不好意思的。

“行,我先琢磨一下,从哪个方面带你看看。”顾诚琢磨了一下,霍翰文在国内投资,现在不存在什么阻碍了,去年,也就是1978年的时候,港岛的一家公司就和珠海达成了招商引资的协议。

所以现在对于内地来说,一个港商绝对是香饽饽,既然如此,这块香饽饽给谁吃就很有讲究了。

想来想去,这事不能便宜外人,那结果就显而易见了,自己得回一趟淮南。

一来,淮南作为能源城市,现如今正处于黄金时期,但未来的发展上限已经注定,在被挖的千疮百孔之后,必然会进入低潮期,虽然还没到鹤岗那个地步,但也不乐观。

毕竟是自己的老家,顾诚对淮南的感情毋庸置疑,现在要是能给淮南带去一个港商投资,不说一定能改变淮南的未来,至少给了淮南一个机会,能不能抓得住……那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了。

二来,淮南在这个时期,也确实是一个好选择,当然了,最好的选择肯定是在沿海地区,光是运输这一块,就能把内陆城市远远甩在身后了。

和沿海地区没法比,但是和其他内陆城市比,淮南还是具备天然优势的,基于煤炭行业而打造的铁路网,只要跟地方上商量好,就能解决一部分运输的问题,再加上作为能源城市,淮南能够给予厂子最稳定的电力供应。

工业发展,最不能欠缺的就是能源,七八十年代,国内能源首选自然是煤炭,越靠近能源城市,电量供应也最稳定。

有的人可能要说了,不就电嘛,还能供不上不成?

没错,就是供不上!

我国内地别说七十年代了,甚至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也依旧存在庞大的能源短缺现象,很多八零后孩子的记忆中,一天停几个小时的电,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很多孩子每天都会祈祷,等放动画片的时候,千万不要停电。

民用电的短缺,自然是为了保证工业用电,所以霍翰文的厂子真想要在内地落地的话,选择其实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