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年。”
少年的回答简洁明了,既无炫耀之意,也不失自信之色。
他的声音虽然青涩,但却透露出一股坚定,仿佛那两年的书页里承载的不仅是墨香,还有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尊重。
村里头的孩子们大多都未接触过书籍的厚重,能够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已属不易。
而他,明明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学识,却丝毫未展现出骄傲之态,相反,他那份少年独有的谦逊,就像夏日晨曦中最为清新的一缕阳光,温暖而不刺眼,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大哥,这小子想着要加入我们记账的工作,是否精通还不得而知,鸣一年纪又小,还需要你的悉心指导。这样一来,你也能减轻些负担。”
这话一出口,正巧说到齐凯心坎上,他连忙接口应和,语气中难掩几分期盼。
“张大哥,我家小子可是懂事的很,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便是。”
齐凯的眼中闪烁着信任与期许,为自己的儿子能找到一位好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
张大嫂见到此景,心中自然也是乐意的。
后勤组的事情繁杂,她自己也要过去帮忙,儿子这边难免有时会顾及不周,若有个可靠的帮手,不仅能分担压力,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
于是,她悄然用手指轻轻戳了戳丈夫的后背,用眼神传递着她的默许与支持。
感受到背后那一丝轻微的触碰,张老大即便心有犹豫,也明白妻子的用意,嘴角微微勾起,终是点了点头,“好吧。”
细看之下,这少年的眉宇间确实透着股清新脱俗的气质,令人舒心。
众人交谈之际,郭老携着儿子郭家杰缓缓步入人群。
郭老手中提着一只木质盒子,径直走向张老二,言谈间透出一丝慎重:“这里面是我们村里各户田地面积的记录,还有一些重要的地契文书,你可得妥善保管。”
接过木盒的瞬间,张老二脑中闪过了收据的问题。
“郭老,村里还有谁能识文断字?”
他问得直接,眼神中带着几分探询。
郭老闻言,面上闪过一丝尴尬,未及开口,一旁的郭家杰已经接口道。
几个月的共处让他们之间少了些客套,多了几分随性。
“村长,您这是高估我们了,真正读过书的人在村里可不多。我就识得几个字,还是小时候跟我爹那学的,写的字也是龙飞凤舞的。我那儿子呢,识得的字比我还要少些,书写更是不如我。要说真正读过书的,恐怕就只有齐凯家的小子和刘家的刘德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