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将利用这些款项统一购材、雇工,房子的稳固与质量大家可以放一百个心。待到新房拔地而起,你们再根据成本价,从村中赎回自己的房屋。这成本,无非就是木材、石材、土坯、砖瓦之类的开销,外加些必要的补充,想必大家对此都心里有谱。”
“若是最终建房成本低于你们预交的金额,多出的部分我们会一分不少地退还;若手头银两暂时短缺,也无需焦虑,可以从今后参与建设的工钱中逐步扣除。说到工钱,我知道你们必定好奇来源,对不对?”
台下齐声应和:“没错!”
“建造房屋自然需要人手,一个青壮男子按县城临时工的标准,每日十五文计算,一个月下来就是四百五十文,而工程周期肯定不止一个月。家中的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能出力,皆可参与,只不过分工不同,薪酬也会有所差异。等新房建好,将工钱与预先支付的款项一并结算,新居所不就顺顺利利地归你们所有了吗?”
至于少数家庭经济状况稍显拮据的,也无需太过忧心。
“不妨先住进去,村子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大家可以一边干活,一边慢慢从工钱中扣除欠款。这点小事,郭老心里跟明镜似的,谁家的情况他都一清二楚,想蒙混过关可是行不通的,对吧,郭老?”
语毕,他的目光转向身旁饱经风霜的老者,眼神中满是信赖。
郭老闻言,面露慈祥的笑容,微微点头:“那是自然!”
“村长,我们不会做那种事的。”
人群中的笑容各异,有的人当作笑话听,轻松一笑而过;有的笑得略显尴尬,心中难免忐忑;还有的暗自庆幸,似乎之前有什么小心思被巧妙地化解了。
“最后,参与建房的乡亲,一日三餐由村里承担。如何?我们共同努力,争取在过年前搬进新房,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崭新的家中过大年!”
这番话仿佛点燃了众人内心的激情,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每个人心中,开始默默地盘算起建房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用,以及每日的餐费。
预计这将是一场辛苦且漫长的工作,全村一同动手,想要轮到自己家,只怕还得等上许久。
不过,村长的规划听起来让人心安:先把预计的钱准备好,剩下的只需等待拎包入住那一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