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夫人刚进大门,就被老夫人李氏差来的丫鬟叫去了前厅。"儿媳啊,黄医官不是叮嘱不要动静太大嘛。医官刚走,就忘了一干二净,怎么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累坏了我的孙子,婆婆我可不答应。"李氏不满的说道。
"娘,放心吧,儿媳只是觉得屋里闷了些,想出去散散心。我们也没走远,就是在后山练武场转了一下,这不是回来了吗,你孙子没事的。"杨夫人福了一礼,忙应道。李氏见丫鬟小佩也在旁边,说道:"小妮子,你跟你家小姐这么久了,也不知道劝阻自家小姐注意点!"
"知道了,夫人"。小佩忙福礼应道。李氏又唠叨了一阵,就让杨夫人回房去了。
杨家嫡系的住房在整个杨家住房的中间,现有六重十八进间。前面第一重三进间,就是杨家先祖刚来那敏山建房时所在地,后经杨家后人多次改扩建,已扩建成二层三进青砖大瓦房,成为历代家主居住的地方。后面五重也是历代杨家嫡系修建的。布局以主房为中心,左右两边分别建有三套小院,也以六重向后面延伸。其间皆以拱门或小圆门分隔联通,间隙设有小花园和小鱼池。整个院落布局连通互达,井然有序,顺畅舒适。
杨家嫡系一族都住在这些六重进的小院里。其他远房和旁系则以嫡系为中心,仿照嫡系的格局向左右两侧和向后延伸的形式建房居住。以现在五百多人的杨家来说,住房只占了那敏山一小部分,那敏山可建房居住的地方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居住在中间六重房里面的,有杨绵健的祖父杨墨昌一家,父亲杨福祖一家,还有杨绵健三兄弟。其中祖父一家住在第六重,父亲一家住在第一重。第一重是历代族长居住地,只有族长才能住在这一重内。大哥杨绵风住在第五重,不过大哥是南竹省城府幕僚,他们全家都已搬去南竹省城府居住,这重房子就空着。小弟杨绵民住在第四重。杨绵健住在第三重。第二重空着。所有丫鬟奶娘分别住在两边的偏房中。
杨夫人夫妇住在第三重左边,小秀祯住右边,由奶娘陪住。自从杨夫人怀胎后,小秀祯就经常跑来和母亲住了。当得知娘肚子里有一个小弟弟以后,小秀祯就天天缠着她娘问这问那,弄得杨夫人又好笑又心烦。
"娘,弟弟是怎么住进肚子里面的呀?"
"娘,我也想进到肚子里面和弟弟玩。"
"娘,人为什么一定要待在肚子里面呢?"
"娘,弟弟在肚子里面不饿吗?"
"娘,人在肚子里是是怎么吃饭的呢?"
"娘,…"
"娘,…"
"好了好了,等祯儿长大了,就知道为什么了,祯儿快快长大吧!"杨夫人既好笑又不耐烦的说道。而往往这个时候,小秀祯就会嘟着个小嘴,一副十分不高兴的样子。有一次,小秀祯在床上趁母亲睡着的时候,偷偷将小脑袋贴近母亲的肚子,竟惊奇的听到了两种跳动的声音,以为是弟弟在里面和她说话呢。
"娘,娘,"第二天醒来后,小秀祯就迫不及待的追问母亲。
"小精怪,又怎么啦?"杨夫人哭笑不得的问道。
"娘,昨晚我听到弟弟喊我了。"于是就将昨晚的事和母亲说了,杨夫人听后,笑道:"小傻瓜,那是你弟弟和娘的两颗心,在跳动时发出来的声音呢,你弟弟还没出来,怎么会说话啊。"小秀祯歪着脑袋想了想,也是啊,于是就相信了母亲的话。
杨夫人在待产期间有这样一个小精灵陪着,真是开心了不少,也就安心的等待小子的出世。这个即将来到人世的小子,就是我们的主角杨刚了。杨刚这个名字,其实不是杨绵健早期设想的名字,而是儿子出生后,见这个小子体弱多病,希望他健壮起来,才取上这个单名的。杨家到杨刚这一代,按族谱的排辈应该是长字辈,杨刚的堂兄弟们也都是以长字辈排的。唯独杨刚,杨绵健力排众议,不跟辈,就取单名,希望这小子独出一格,出人头地。也许是瞑瞑之中有定数,往后发生的事,连杨绵健也是预料不到的吧。
这天,杨夫人收到了杨绵健差人送来的书信。信中请夫人代问祖父母,父母平安之后,最多的是询问夫人最近的情况。信中还提到,杨绵健远在南竹省城府学,距那敏村有上千里,来往一趟不容易,又不放心夫人。眼看孩子就要出生了,自己不在夫人身边,怕家人照顾不周,想让夫人来南竹省城府住一段时间,待孩子出生后再回家。杨夫人回了书信,说不想去,一是怕耽误夫君的正事,二是怕路上颠簸对孩子不好。再说了,家里什么都不缺,有母亲,有丫鬟,有奶娘的照顾,还是待在家里待产更安心。杨绵健想想也是,现在这种情况,夫人的确不便远行,况且夫人来了,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有分心而已。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叮嘱夫人,自己要多加注意。并写信给母亲,让母亲多照顾,吩咐下人要尽心守护,这才作罢。
这边杨夫人安心待产,那边黄家却对杨家挑起了冲突。这天有下人来报说,黄家又在南田用水的事情上和杨家起冲突了。南田是杨家在那花河南岸那花庙附近的一块有五顷上下的水田,是杨家先祖在黄家还没来那敏村时就已经开垦的水田。这块水田非常肥沃,产稻极高。水田低于那花河水面,杨家早先从黄家开垦的水田旁挖通了一条水沟,引来那花河水自流灌溉。也就是这条水沟, 经常被黄家截断水流,用来浇黄家水田。杨黄两家曾因为这种事情发生过多次冲突,甚至还动过武,打过官司,死过人。